连锁咖啡店设温习区变“公共空间” 唔怕阻住做生意?仲易揾位?
一个星期四的下午,旺角洗衣街的两层高Starbucks几乎坐满了人。记者逗留一小时,只见两三台客人流转,其余大多没有离去的倾向--和朋友聊天、逛街累了在休息、看书、看着电脑工作、还有在读书的学生。
网上不少人批评学生在Starbucks温习的行为:“做功课可以去自修室,买咗嘢饮又点,可以坐成日?”“始终系人地做生意嘅地方,长时间霸住个位好冇公德心!”“想坐低饮嘢都冇位!”但还有补习、倾保险、写稿、做设计、看书的人......当你想在香港街头找个舒适的歇脚处也不容易,到底,香港人点用呢啲连锁咖啡店?
摄影:余思朗
部分相片由Starbucks提供
旺角洗衣街Starbucks于去年7月增设温习区,不但桌椅用上学生喜欢的大台,亦向使用温习区的学生给予折扣优惠。然而,这种Starbucks温习文化一直惹人诟病,不是“阻住人做生意”吗?为何真正做生意的Starbucks却示意欢迎?对方回应记者查询时解释,此举是回应顾客需求,未来亦有打算把计划扩充到其他分店。
记者亲自到访两层高的旺角洗衣街分店,近八成满座,而学生只占一部分,还有不同年龄层的顾客。温习区的桌椅大多是俗称“猪肉台”的六人大台,而不是两人圆桌,还有两排望窗及望墙的“吧台”,和一般Starbucks的座椅设计有明显分别。在温习区的中六学生Adrian指,长台较适合温习,“细台温唔到书,不能把东西摊开,高台又会坐得好辛苦。”
店员:把学生聚在一起,其他人更易揾位
店员Matt指,加设温习区后,周末的学生顾客增加了五、六倍。学生一坐便是四、五个小时,会否造成困扰?“不会,因为二楼加设了温习区后,我们乘机重新编排,增加了大量座位。温习区是大台,格局似自修室,学生会较自律,不把东西摊开,而且把他们聚在一处,其他客人反而更易找到座位。”人手充足时,店员更会为温习区的学生提供餐饮服务,“我们之前有分配人手到二楼下单,收钱,送饮品,让他们坐定定温习。”
座位攻防战 各出奇谋
不少Starbucks店员指,只要店舖有足够座位、没有接到投诉或影响其他客人,即使“买一杯咖啡坐一日”,他们亦不会主动赶客。“因为他们亦有消费,我们很难直接赶走客人。如果几乎满座,我们会收走饮完的杯子,他们都会自动自觉离开或者添饮,收到投诉才会问客人是否介意让位。”Matt说。但咖啡店亦有不少招数减少这类“打趸客”,例如减少店内的插头、换成矮身的台凳、限时使用WiFi等等……
如果只是想找个地方坐,难道没有其他更便宜的选择吗?“公园感觉很肮脏,好像没有人清洁,而且觉得年轻人不会去,都是老人家。麦当劳给人的感觉是吃快餐,不能慢慢坐,而且很嘈吵。”九十后Yuen说。大家因各适其适的原因出现在Starbucks:家中私人空间不足、没有书台工作、嘈吵、引诱太多不能专心……任职记者的Elva说,曾经需要在街上写稿,却苦无地方。本想去Starbucks但不想消费,去麦当劳又太多人,结果去了地铁月台。
想在Starbucks坐一日,其实相当不便宜--一杯饮品已经四十元,若加上食物,差不多六十元才“落到楼”。Elva说:“不会不消费,感觉好像要有消费先可以霸住个位,但如果只是坐一小时,我会买全舖最便宜六蚊的林明顿蛋糕,坐得耐先会买饮品。”亦有人会把Starbucks的随行杯放在桌面,避过店员的“检查”。
家庭、公司外的“第三空间”
美国商人Howard D. Schultz于1988年买入Starbucks后,撰写了《勇往直前:我如何拯救星巴克》一书,书中写到他对Starbucks的期望 --把它变成第三空间(Third Space)。Howard挪用了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第三个地方”的理论,把Starbucks定位为家庭和工作以外的第三个空间,让人们聚集交流。
如果说家庭是人际交流的“第一个好去处”,而职场是“第二个好去处”,那么像咖啡馆(如Starbucks)这样的公共场所,就是我常提到的“第三个好去处”。咖啡馆的环境介于住家和办公室两者之间,既能社交,也能独处,人们可以在这里与他人联络感情,也能重新面对自我。
若仔细看,不难从设计及装潢中看出Starbucks欲成为第三空间的用心--统一用上啡色、绿色及红色作主调,予人温暖之感但不抢眼;用上木台凳,具传统美国中产家庭特色;加上暗黄灯光、布梳化,营造出家居舒适感。半自助式的服务形式减少店员的存在感,顾客反而更自在。
中大文化研究系讲师陈嘉铭则指,“第三空间的概念其实是由下而上,普通人如何利用一个空间的形式,通常具有充权的意味和反抗性。而Starbucks把自己的私人地方划分予学生温习,是由上而下的规划,噱头居多,始终不是普通人能自由应用的空间。”但他认为这是香港特有的城市景观,“曾经有报道说某些人会在麦当劳逗留至深夜,省回夜晚的冷气费,这是香港才有的特色--有这样的空间,便物尽其用。这类空间提供了各种使用的可能性。”
研究:适量噪音能提高创意
不只学生喜欢到咖啡店温习,不少大学生、设计师、记者、自由工作者都会到咖啡店工作。除了WiFi、插座等设备一应俱全,环境亦较图书馆轻松得多。“这里不是太嘈,想放松时亦可聊天,但图书馆很难聊天,而且这里有点声音,反而帮助专心温习,太静会很大压力,亦容易睡着。”Adrian说道。这种说法的确有科学根据,不少研究指出适量噪音有助专心工作。当我们处理重复和相对简单的事项时,音乐及自然环境噪音(如咖啡店的环境声)等适量干扰,会增加大脑处理信息的难度,反而能促使其更有效地过滤资讯,亦能提高创意。国外更有不少人特意在工作时播放“白色噪音”(White Noise)(像电视收不到讯号时发出的沙沙声)、啡色噪音(Brown Noise)、粉红噪音(Pink Nois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