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环“西柚办”地舖月底结束 舖不在连结仍在让街坊继续enjoy

撰文: 陈铭智
出版:更新:

西环有中联办,也有一间街坊自设的“西柚办”,就在西区警署附近的朝光街。西柚,即是“西环友”,是Facebook群组“西环变幻时”成员彼此的暱称。从网上群组建立的邻里情谊,这两年来“西柚办”的一班街坊成员试图在地连结,定期举办街跑、社区摄影班,也协助街坊推动回收、漂书、转介求助给区议员。
不再单靠“畀Like”互动,西环却始终变幻。“西柚办”因租金及人手短缺,将于6月30日结束营运。但是执委叶锦龙觉得,人仍在,社区仍在,会继续推动“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社区民主,让街坊“enjoy自己社区”。
这里没有蛇斋饼粽,也帮不了街坊争取过马路绿灯多两秒,没有区议员和助理随时候命捉老鼠通坑渠。“西柚办公室是一次很好的实验。我希望长远而言,每一个街坊都懂得共享资源,自发改善社区。尽管最初开张时,街坊以为这里卖西柚。”叶锦龙说。
摄影:潘思颖

叶锦龙作为西柚办的执委,自言平时较多担当幕后行政工作。未开设西柚办之前,他固家在星期四到石塘咀开流动街站,讲解社区大小事。(潘思颖摄)
+2

区选失利后伞兵真正扎根西环 续推社区民主

推开西柚办的玻璃门,会见到墙边放满街坊捐赠的旧物:转盘电话、火水炉、旧照片、相机。叶锦龙说,西环是港岛最古老的社区之一,有责任展示旧区变迁,让后生街坊了解。不过随地舖结束营运,这些展品陆续撤出,回到物主手中,或者另觅安置。他随即一笑:“我自己都未见过火水炉。”

叶锦龙30岁,从事文创活动策划,从小到大是西营盘街坊。他将对西环的感情,转化为实践社区民主的热诚,而且并不停留在网上按赞。2015年他出选石塘咀区,最后以562票之差败给的由88年起连任至今的建制派议员陈财喜。

那时是雨伞运动后第一个选举,接近50名受雨伞运动启发、或在运动中组织起来的政治素人参选,成为焦点。可是这些“伞兵”们大多缺乏资源,挑战议席失败后不少从此消失于地区工作。

平日当值,叶锦龙的工作之一是留意网上群组“西环变幻时”,如果有甚么状况发生,他便马上落区跟进。(潘思颖摄)
他最记得是有次屈地街电车厂出事,他自己马上到现场协助,并向街坊解释事情。(潘思颖摄)

叶锦龙与另外两位“西环飞跃动力”拍档伍永德和刘伟德于占领区结识,他们思考怎样延续“伞落社区”的实践。后来三人同告败选,用上选委会资助的选举经费,与“西环变幻时”版主戴毅龙、街坊雷日楠、黎思巨等人成立“西柚办公室”。他们租用前民主党区议员黄坚成位于朝光街的地舖,月租12,000元。要将虚拟网上群组带到现实,西环友不必望实Facebook,有个真正聚脚地。

他们倡议的社区民主,希望居民们不再视区议员为“服务提供者”,而是自己组织起来商议如何解决问题。也许有人批评他们“陈义过高”,但叶锦龙还有一个简单的愿望:西环友不应该被过长的工时、过高的租金束缚生活,多点落街,多点接触邻里吧。“我相信比起在Facebook畀like、畀comment,面对面沟通才可以实践到一些东西。早在我参选的15年,就察觉西港岛线通车后,多了外人搬进来,租金狂升,连远离港铁站的地段也受影响。我真的见到,那些西环的新面孔,好似丧尸般返工、放工。他们最多能做到的只有落街购物,压榨至丧失社区的生活。”

西柚办落地连结街坊不问黄蓝 后雨伞政治环境变差 社区路难行

西柚劲揪,想来也不错。毕竟西环这区有不少热心街坊支持,搞活动。例如中港大战期间,西环山道便举行过社区直播赛事,吸引不少区内街坊落街欣赏。(潘思颖摄)

另类地区办事处 地区旅行去新界东北讨论土地问题

一周五日,西柚办由五名执委轮流当值,下午3时到夜晚8时。每个执委各有专长,“西环变幻时”版主戴毅龙是自由身摄影师,正宗地胆;李铬文(Mark Sir)与雷日楠、黎思巨喜欢运动,逢周一晚9时半带领街坊跑步。而叶锦龙逢周四当值,不似他们经常外出,他通常在办公室留意“西环变幻时”的消息,有事才出去跟进。街坊上门聊天、求助,他也可以帮手。使他印象较深刻的,是半年前屈地街电车厂对出的马路断电缆。“西环友”网上报料,他实地跟进,在电车厂了解事件,提醒街坊注意交通状况。

由于没有钱聘请助理,西柚办不时无人留守,街坊可能上门为聊天,也可能为了投诉求助。但他们摸惯门钉,聚脚地渐变冷清。另一方面,西柚办举行的免费活动如周末拉筋班、跑步队,有时会面临“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网上也好,实体报名也罢,原来“甩底”的街坊一样多。

学者金佩玮分析从英殖年代流传至今的社区建设模式,形容为“空匙喂饲”(He who gives fair words feeds you with an empty spoon)。一个不被赋权的咨询架构区议会、部份区议员“蛇斋饼粽”施恩式社区建设,都令居民难以充权,到头来依赖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架构。

“遍地开花,扎根社区”,在后雨伞踏入第三年的时候,这句话是否已经在很多人心中淡忘?(潘思颖摄)

叶锦龙笑说,街坊一开始误会西柚办卖西柚,即使搞清楚后,他们有时也会问这里有没有提供量血压、地区一日游等传统议办的服务。“我们都试过搞旅行,不过是带街坊到新界东北看农地,接触土地议题。虽然年轻人占多数,但是我想,这一年多的实践成效还是有的。起码现在不少街坊懂得打1823,自发跟进社区问题,比如鼠患,也不大需要区议员亲身捉老鼠。”

一年多的实践断不止于政府电话号码。因天雨由街头搬进西柚办的漂书箱,原来是靠一个热心老伯定期推车运自己的旧书过来维持。西柚办对面的新昌帆布老板哈哈大笑:“西柚?我知啊,网上那个好多人的群组嘛,经常搞活动!”访谈期间,有个老伯迳自推门进来:“今日又是你当值?阿林(林淳轩)呢?”叶锦龙便和老伯寒喧几句。老伯提起“阿雷”(雷日楠)等执委,状甚相熟。老伯离开后,他笑了笑,平时当值其中一道风景,是偶然进来和他闲聊的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