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泰二代.上】开中心教泰文 办万人泼水节 唔系斋玩咁简单
香港有一班“泰二代”都是“唔咸唔淡”的混血儿。他们的母亲是上世纪70至90年代从泰国来港的过埠新娘,父亲则是香港人。这班混血后裔在香港土生土长20、30多年,对泰国却有莫名亲切感,Vita就是其中一位。她皮肤白晢,看上去与港女无异,但骨子里却对泰国文化满腔热枕。从小在香港的“小泰国”九龙城成长,长大后生活和工作仍离不开这个小泰国。
从前觉得自己“乡下”落后又简陋,长大后才明白乡人珍视和维护的原因。几年前,Vita开始在港筹办泼水节庆祝新年,希望在异乡推广泰国文化。她说:“现在连泰国的年轻人也视泼水节是玩乐活动,很少思考背后的意义;我想来凑热闹的香港人和我们一班泰二代,多了解泼水节更多是关于孝顺和感恩。”
一般人印象中的泰国女人都是皮肤黝黑、轮廓深刻,双眼浑圆的Vita却皮肤白晢,毫不像“泰妹”。Vita说身边友人以前也不知她有泰国血统;只是在小学时,其他同学觉得她身上的味道怪怪。“泰国人喜欢用香粉,冲凉洗衫都要用很香的粉料,愈香代表愈幸运,所以妈妈喜欢帮我搽香粉,洗衫又嫌香港的洁衣粉不够香,要特意从泰国买来,洗几次都仲有香味的那种。”
融入香港同学:“我似港女多啲”
同学们时而排斥讽笑她“成阵味”,但Vita对此毫不在意。泰国生活习惯早已融入她的日常,例如席地而坐在地上用膳。“以前家中没有饭桌,开饭就像野餐,用手拿一把食物放尽口内。”但对她而言,泰国只是她第二家乡,感到陌生又遥远。
Vita说,香港人印象中的泰国,是旅游书上的曼谷、布吉和芭提雅等旅游胜地,都是阳光海滩和吃喝玩乐。就如她男次有次看毕旅游介绍问她:“妳乡下是否有得摘芒果、捉鱼、射雀,我话系呀,佢有年跟我返去,企喺门口10分钟就话:‘我哋走喇,以后都唔好嚟𠵱度’。”
旅游书没有介绍泰国的另一面,Vita早些年跟着母亲回“乡下”,已一一认识,并觉得眼前一切都非常真实。
提起乡下心有余悸 饮用水尽是蜉蝣
7岁那年,Vita首次与母亲回泰北探亲,亲身体验家乡落后简陋生活后,她被深深吓怕。“他们都是在坐在房子地下,但不是什么客厅房间,而是烂地一块,一打开食物就有一排昆虫飞埋嚟一齐食。”至于食水,则是井底雨水,捞起一碗全是蜉蝣。她不禁惊问:“哗点饮呀?其他乡里、邻居照饮落肚。”还有那个简陋不堪的洗澡间、路过像拍泰国鬼片的祖屋等等,Vita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那年一别后,她10多岁重回此地,纵然环境稍有改善,但习惯城市生活的她,始终无法适应乡野环境。
她曾很不喜欢这些落后的地方和环境,却又知道那儿是自己的另一故乡,对此有份情意结,一直想好好了解家乡文化。但母亲在她小时候一直不让她学泰文,觉得身边的亲友、泰佣的口音都说得不够正宗,怕小女儿夹杂广东话,说话半减不淡。终于,Vita在中五那年完成会考后,决心要学好泰文,希望借此更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对“落后”改观 苦学泰文决心了解家乡文化
中五暑假,她跑到泰国生活一个月,欲浸淫在当地语境之中。“亲戚在大学任教,我就跟着去听听,那儿的口音较标准。”后来她发现泰文分五个礼仪等级,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各有说话级数,“例如我讲‘老婆’,人们就觉得不够文雅,应说‘太太’;又如‘食饭’,有些用字较粗鄙,说出来意思像喂狗食饭,我一直不知道用来与人沟通。”
她10多年来苦练泰文,现时泰语已属进阶水平,较一般的香港“泰二代”佳,甚至曾担任泰国驻港领事馆的翻译员,更能开班教人。10多年前Vita在九龙城开设教育中心,课程之一是泰语班,小朋友和成人都来学。Vita在班上遇到很多香港的泰二代。“这班年轻一代都在香港出世,并不认识泰国,但又希望多了解家乡,甚至能与泰国母亲多沟通,所以都走来学几堂。”
伙年轻同乡研究泰国文化 深入了解背后意义
Vita在班上找到这些身世相似的年轻同乡,亦发现自己与他们一样,想珍惜和传承家乡文化,却仍对此认知很少。他们于是组织起来,一起研究泰国文化。近月更组队参加香港电台的社区参与广播计划,自行炮制泰国文化节目,从资料搜集和节目分享中,边做边学家乡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
从前Vita曾觉得家乡落后简陋,难以理解当中文化。“我会想,点解他们过了多年,仍不改善和进步,仍要保持那些传统?”例如Vita妈妈多年前是泰服裁缝,一直坚持人手设计和制造泰国传统服饰。“原来泰国人觉得人手造的东西,代表予人的诚意和心意,就算一张生日卡,他们都会自己画、自己整。”
如今她在教育中心训练小朋友表演才艺,也会向家长介绍泰国服饰,如一些芭蕾舞泡泡裙,机制后会送到泰国再人手钉制图案和饰物。“有些家长起初不舍得花钱,觉得几百蚊著一次表演不划算,但小朋友穿起个个都赞靓,每件亦独一无二,他们都好开心。”
泰二代任搞手办香港泼水节
Vita眼见愈来愈多香港人每年4月跑到泰国参加泼水节,在港乡人亦会特意回乡,Vita就想,不如在香港亦每年一度筹备举行。
一些香港的泰国组织和泰国驻港领事馆,几年前亦曾在香港举行泼水活动,办了两届就没再办下去,Vita和一班泰二代朋友接手做,坚持年年筹办。“2015年第一年打算我们自己玩,没有预好多人,但原来很多香港人都有兴趣,有近一万人参加,所以之后活动愈办愈大,我们想办个与众同乐的嘉年华。”
每年4月初至中旬是泰国的新年,人们会按传统一早先到宗庙敬拜父母,完成仪式后,年轻人便会走到街上泼水庆祝新一年来临,“但近些年轻一代多著重泼水玩乐,很少关心背后的传统习俗。”Vita筹备的香港泼水节有仙女巡游、跳舞表演、“Water angels”选美和摊位活动,并摆设几尊佛像让善信参拜。Vita希望香港人毋须跑到老远的彼邦,在香港也有泰国过新年的感觉,认识他乡的文化意义。“也希望我们一班泰二代和香港泰国人不会忘记这些传统文化。”
下回故事:香港有很多像Vita一样的“泰二代”,长大后才理解自己家族和身世,并希望回泰国寻根。例如Vita的朋友Yoyo(吴尧尧)。
几年前Yoyo以“𡃁模”身份为人熟悉,过往媒体和大众目光总落在她的身材和外貌,很少关注这位“o靓模”外表背后,其实有着泰国姑娘的基因;那么,她的身材和样子与泰国母亲有关吗?Yoyo的故事请看【在港泰二代】下集:“事业线”的背后 做𡃁模赚钱学泰文回乡寻母
为何九龙城有香港小泰国之称?
Vita说以前九龙城有很多潮州人,他们也爱到泰国做生意。而泰国一直都有好多华侨定居生活,因此泰国女人多和潮州男人缔结婚姻,之后就来到九龙城生活,所以九龙城渐渐成了小泰国。
70年代起陆续有不少泰国女人来港,有的打工谋生,有的则如Vita姨妈,来到香港这异地旅游散心,遇上异国情缘,最后嫁来香港;其后她协助同乡姊妹相亲,并与港男相恋,Vita父母就是被撮合的其中一对。
为何当年香港男人会与泰国姑娘相恋并结婚?
据Vita的朋友60来岁Vincent说,他70年代在香港的跨国银行公司工作,不时往泰国出差开会,眼见当地的泰国姑娘个个斯文温柔,又煮得一手好菜,Vincent为此心动。他说那年代人人为口奔驰,无暇谈婚论婚、讲浪漫。
Vincent说上世纪香港男多女少,加上香港经济起飞,正与国际接轨,笑言连婚姻也有“国际分工”。
而Vita姨妈则说,当年不少泰国男人没责任心,泰国姑娘喜欢港男懂积谷防饥,又顾家,是组织家庭的好对象。
今年香港泼水节将于4月9日(星期日)举行,大会希望在泰国新年(4月13日)的左近日子在香港同样举行。Vita与其他“泰二代”朋作合制的电台节目《全城泼水猜猜猜》,逄星期五晚上9时至10时,于香港电台数码频道31台播出,内容包括学习地道泰文,以及认识泰国传统美食等文化。按此浏览节目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