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大学二】请教街市商会主席 咩被最暖? 夏天买席定买被好?

撰文: 黄泳桦
出版:更新:

街市的人总说自己没什么文化,读成书就不会当街市佬、街市婆。他们不知道自己懂得很多生活的学问,吃一口香软的饭要配不同米;拣错一条鱼可以毁了一煲汤;盖一张又暖又轻的被可以安睡一辈子。每个街市都有一个卖鱼胜、菠菜莲、猪肉荣,他们不是电影中的搞笑角色,一世守住一档口,专业得可以当我们的生活教授,如一所街市大学。这回不说什么人情味,只跟街市老板上一堂课。摄影:陈嘉元

如果说上回的德叔是街市大学的教授,专教“米”,那这次“协义兴绣庄”的林小姐便是大学主任。协义兴绣庄在1972年于石峡尾徙置大厦地下开业,又是比街市还“老”的人物,林小姐更是街市商会主席。

老板用咩被既暖且轻又贴身? 文中有答案。

李小姐家共有8兄弟姊妹,天冷时全家总动员帮忙看店。

有价值的被 可以盖一辈子

香港仿佛只剩下冬夏,绣庄最初卖裙褂,也自造丝棉被。后来,买裙褂的人少,造被师傅退休,林小姐却执意继承绣庄,成为第二代接班人,那是2003年的事。1979年,徙置大厦清拆,绣庄差点无法经营。各商户被安置到石硖尾邨街市,房屋署却不赞成绣庄继续经营,理由是街市没有“百货”这一类别,林小姐的父亲坚持要做,最终舖位招标多次也无其他人入标,还是租了给他们。林小姐开始讲课。

林小姐去工场当小监工时才10多岁,她直言不爱读书,就在店里帮忙。

棉被:不够贴身  会入风“以前很多人买棉被,三十年前可以拎去当钱。现在的棉被好硬,不像以前会打松,不好盖,没有人手打松。现在都是内地造,就算打松了,运落黎香港时都压得实一实。”、“老人家最爱棉被,他们觉得重,有份量,好像暖些。佢地觉得啫,以前冇咁多选择,现在不同了”、“棉被不够贴身,条颈会晾起张被,入风呀,咪冻啰。”现在多是老人家才来买棉被,又或者是中年妇女来,“她们觉得当年阿妈买畀我,想盖返个种感觉。”

以前的棉胎不便宜,甚至可以拿去当铺换钱。

丝棉:靠人体发热  冬暖夏凉“丝棉不太普及,贵嘛,半丝棉也要三百几蚊。”、“丝棉耐暖些,都是用人体自身热力去发热,但不会焗,冬暖夏凉。”、“有人养丝造衫,也用蚕丝来造被,又轻又柔软。”、“BB可以盖半丝棉,丝棉沟棉花,有盖棉胎的感觉,够贴颈,不会入风。”一张丝棉被的寿命可达30年,林小姐自己盖半丝棉被。造丝棉被的师傅早已退休,她只好自己拍打棉花、铺平,一针一线缝起,算是少数还懂得亲手造丝棉被的人。一张好被,可以盖半辈子。

“没事做,便帮手剪丝棉。”林小姐说。有时又帮忙拉棉,就这样学会了造丝棉被。

羽绒 :焗身  出街先好著“羽绒最暖,但比较焗。羽绒也是用你自身的体温去焗热,你踢开少少,就会入风。盖实训到半夜就会易出汗,其实羽绒最好是去街着,有风吹过来不会太焗。”

最后还有人造棉被,又称尼龙被,“平又暖又轻,它用机器造的,一下子喷出一堆胶棉,不过相比起人手,人造棉被会硬身。”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买其他种类的被?林小姐没半点迟疑,给出一个答案:“这些(人造棉)没价值嘛,那些棉被有价值,真的是用棉花种出来,用人手做先造出一张被。”林小姐的店卖出的十张有九张都是半丝棉被,她喃喃自语,“老人家未冻就买定,最卖得是半丝棉。年轻的系冻到顶唔顺才来买,一入来,他们说‘最平就可以’,求其快脆,用完就扔。”林小姐语气带点唏嘘,所以家人曾反对她继续经营,面对连锁百货店竞争、天气反常,最慨叹的是新一代不珍视手艺。

隔了38年,又一轮重建又来到。林小姐未知何去何从。

有名字的席卖$3000  要够‘人气’先好瞓 冬天卖被,夏天卖席。“开冷气都要配张席,冷气不及席凉得快。”林小姐正色道。林小姐有点不屑,凉席明明是件好物。“香港好少人瞓席,放在床嫌不靓。佢地谂‘开冷气咪得啰’。”开冷气的恶果是加速全球暖化,未来或许开多少冷气也抵挡不住高温。一张席,材料天然,躺在上面立即凉快。每逢夏天,妈妈都会铺一张席在婆婆的床上。这可不只是老人家的玩意,妈妈还会多铺一张席在布梳化上,让有点汗的大腿不用与厚布磨蹭下去。

要补好一张席,不能“藏头露尾”,头尾也要收好。

坐了那么多年,从不知一张席可以卖过千元。“有名(字)的席价值过千!这张印尼吗㖘藤席要3000蚊!大家都系藤,点解佢会贵?印尼人会拎去烚,削到好幼,冇毛,薄身又软,一张可以瞓到廿几三十年。用人手一针一针去做,机器做不到这种纹(图案)。”吗㖘席被视为席界之王,产自印尼加里曼丹岛的首府马辰,好山好水养出好藤,故多制成藤席外销。“现在的印尼人都不织席,来香港当印佣了,”不知林小姐是说笑还是认真。嫌吗㖘席贵,可选新加坡藤席,约$1200多。“新加坡藤席有毛,一开始会吉肉,有‘人气’就会冇毛,变滑。”林小姐解释,有“人气”是睡觉时身体会释出油脂,“不可以自己查油抹,如果男人不怕吉肉,可以除了衫瞓一晚。”这种席“面滑底鞋”,只可睡十多年,价钱再平的有普通藤席、竹席,“机织的席也凉,但好粗糙,只需百几蚊。”

铜字招牌上的“锈”字历史悠久,见证裙挂的兴盛与没落。

过千元补席只因瞓得靓 席不能晒有伯乐肯花千元买席,破损了也不舍得扔。上一代人就是东西坏了拿去修补,而不是弃掉。“我补过一张靓席,补要400元,但她已经瞓左四十年。”林小姐说补席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花心机,用普通藤席,跟返直线去补,补出来颜色深浅不一。“我试过净系补一张都一千蚊,但她买个阵几百蚊。”那为何肯花千元补席?林小姐又理所当然说:“唏!靓席不是睇价钱,不是平贵的问题,瞓靓咗就系无价宝。”林小姐教,最重要是保养好凉席,千万不要拿起晒,晒干了藤便易折断,也不要洗,拿毛巾沾点水抹抹便可以。

全球暖化,棉被的生意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