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蓝屋11单位低于市价出租 入住需贡献社区 公众反应热烈

撰文: 何洁泓
出版:更新:

外国随便一幢住宅数百年历史,香港保育古迹,则大多变成博物馆、或发展至名店林立的旅游区。其实维修得好,楼宇可以继续住人。“We 哗蓝屋”举办“好邻居计划”,在100年历史的湾仔蓝屋群,推出11个单位,租金低于同区市价2成,公开租予大众。不过市民不是想住就住,来者需贡献社区。自推广以来,机构指公众反应热烈,“每隔数分钟就接到查询”。

蓝屋建筑群竣工后模拟图。(照片由“We哗蓝屋”网站提供)
建筑群包括蓝屋、黄屋和橙屋,蓝屋和黄屋分别为一级及三级历史建筑。(照片由“We哗蓝屋”网站提供)

建筑群推出11单位  租金11540起

建筑群包括蓝屋、黄屋和橙屋,蓝屋和黄屋分别为一级及三级历史建筑。三栋唐楼共有32个单位,尚有不少老街坊居住。机构现正推出11个单位,面积由361呎到880呎不等,租金11450元起,参考同区唐楼呎价40-45元,蓝屋及黄屋分别呎价为36元及32元。

建筑群经活化后,保留经典的木制楼梯、窗花、地砖和阳台,现为香港仅存的露台唐楼群。三栋唐楼之间有道连接桥,是居民交流的平台,楼下亦有公共空间,作为聚脚之地。小区位于湾仔石水渠街,新旧交融,附近有庙宇、小店、新厦和酒吧,距离湾仔地铁站十五分钟,交通方便。

部份出租单位资料。
这个示范单位为367呎,面积四四方方,窗外明亮。(照片由“We哗蓝屋”网站提供)
单位四四方方,有一个正门及后门。(照片由“We哗蓝屋”网站提供)
单位保留了经典的木制窗户。(何洁泓摄)
古迹建筑物内的厨房不能明火煮食。(何洁泓摄)
每个单位的独立厨厕。(何洁泓摄)

住户需贡献社区 延续昔日唐楼文化

透过计划,“We 哗蓝屋”希望寻找志同道合的市民,入住后共同营造社区,延续“街坊打开道门,不时打牙骹”的居住文化。有意者需事先出席简介会和面试,再由机构成员和街坊组成的委员会挑选。

“好邻居计划”的理念,是两者不存“屋主”与“租客”关系,市民搬进房子后,需贡献所长,开展“共居生活”,机构期望“日常生活中纵有纷争矛盾, 彼此仍然互相包容、尊重”。

计划经已放在网上地产平台,“圣雅各福群会”高级市场主任蔡少华指市民反应热烈,“每隔数分钟就接到查询”,目前有70多人报名参加简介会。她收到最多的查询,是“要在社区有什么贡献?”。她解释,“参与社区的定义好阔,来者不一定要有特别技能,帮忙筹备烧烤,都是融入左邻右里的方式。”社工杨雅迪亦言,其实什么技能都可以,例如写作、补习或推动垃圾分类。

去年9月,“We 哗蓝屋”已推出首付试行计划,当时有1个单位及20多份申请书。最终一对夫妇入住房子,丈夫于大学做研究,曾协助建立蓝屋地舖“时分天地”。

建筑群外的公共空间,用以举办不同活动。(照片由“We哗蓝屋”网站提供)
三栋唐楼由一道连接桥互动,是街坊交流的平台。(照片由“We哗蓝屋”网站提供)

三代老街坊争取留屋留人 

古迹蓝屋能够在活化后开放予大众租住,是经历了10年保育运动的抗争。2006年,“香港房屋协会”提出保育蓝屋,计划拆卸70年历史的“橙屋”,所有居民必须迁走。住了三四代的街坊不愿发展,便找上“圣雅各福群会”,争取古迹继续发挥住房之用。

从06年开始,街坊每星期开会,与时任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商讨“留屋留人”方案。一年后,政府把蓝屋列入“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进行招标和复修工程,于房屋加建独立厨厕与升降机。时至今日,8户老街坊仍住在蓝屋,数个地舖成为居民“聚脚点”,包括“香港故事馆”、推动社区货币的“时分天地”与“社区公所”。

第一期复修工程。(照片由“We哗蓝屋”网站提供)

“好邻居计划”详情:请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