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TSA回归未为输 家长倡入校董会、家教会 继续制度游击战
教育局长吴克俭今日宣布扩大全港性系统评估(TSA)修订版,全港小三学生都要考。近十个家长团体组成“家长联盟”即时发声明,怒评局长“再次利用会见家教会联会和校长会的安排去充当民意”,无视学生的身心灵健康,遏止不了比拼和操练文化。
农历年假来到,小学生中、英、数、常合共十几廿样已属闲事;最新的施政报告依然没就学生过度的学习压力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现在复加TSA操练……家长可以怎样?
有家长认为要进入学校体制冲破缺口,三子之父的周劲伦(Eiffel)发起的“香港革新教育家长同盟”(下称“同盟”)就是这样一个倡议组织。
吴克俭今早与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汤修齐、办学团体、小学校长代表会面后,即宣布“复考”小三TSA。早前,局方已放风TSA以修订版回归,十八区的家教联会以家长代表的姿态表示支持,激起数以万计的家长反弹,由TSA关注组、香港革新教育家长同盟、还我童年、动。心行动、争取取消小三TSA群组、关注学童发展权利联席、TKO95group、青衣家长会等等组成的“家长联盟”高呼:“十八区家教联会不代表我”。
Eiffel指出,家长教师会(简称“家教会”)是老师和家长的联会,目的是促进家校沟通,“但,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好微妙,有的需要合作,有的却未必。”
竞逐校董 拒考TSA
Eiffel是三子之父,老二老三尚小,老大在中西区津贴小学读二年级,性格属循规蹈矩,在传统学校没适应问题。不过,Eiffel在儿子小一时已争取做家长校董,出政纲、派宣传单张、做街站,十足竞逐区议会,今个学年取过半数以最高票连任。
“我好鲜明,反对小三TSA,小息食饭时间要加长,原来有些学校有90分钟已经好好,囝囝学校只有75分钟;另外关注普教中,香港是粤语环境,粤教中比较适合,因为语言学习会影响高阶思维的发展。”Eiffel分享他的政纲。
同盟里除了一批义工,9个核心成员都参选过校董会或家教会,像同盟的秘书陈思雅(Akina)今个学年曾竞逐家长校董,“我输了,但起码站了出来。”她笑言自己从前只是键盘战士。
去年教育局找了50间小学试考降低难度的小三TSA修订版本,Akina女儿的学校也被“抽中”,允许家长选择考或不考,不考要写原因。现在全港“复考”,虽然未知学校有何安排,家长同盟也未倾妥行动,但是她已决定:“我女一定不考;我会写信给学校要求不考。”
发现问题:政策和现实好大落差
“读书当然有竞争,考试自然要催谷。”不少家长如此认为,Eiffel却不。过去几年,他活跃于网上家长群组,“网上吹水、闹爆、揭秘只能发泄怨气,好多家长自己不会跟老师倾,事情不能解决。”很多学生问题,他认为要返回学校解决,家长因此要站出来。去年4月,他发起成立同盟,和几个行动派家长展开“还我真.全日制小学”问卷调查。
政府由1993年开始在小学逐步推行全日制,原意是透过延长留校时间,促进师生关系,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及建立群体生活,同时就课时、小息、午膳等作出详细指引,“政策有了,但问问家长、小朋友,原来和实际情况有好大落差。”Eiffel说。
学校懒理局方家课指引
首先是功课量。教育局指引学校要制订“家课政策”,“不是家课表,而是学校给予哪类型功课、功课量,即要做多久,例如中英数每科半小时。”Eiffel解释。
据教育局2015年发布的<家课与测验指引>:家课政策要透明,“充分考虑和接纳家长的相关意见。”Eiffel查教育局文件,发现超过九成学校已制订家课政策,但愿意公布的只属少数,咨询过家长的更少。
他续指,最要命的前3年教育局删去家课书写量的上限,“由初小半小时,高小1小时,变了放手校本设计。”今天小朋友忙过打工仔,深宵仍在赶功课,同盟认为有必要重设功课上限。
此外,指引也提到学校应安排在课时内,“让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部分家课(如书写较多或较有难度的)。”调查却不是间间学校有功课堂或导修课。
至于小息、午饭安排,指引说每天应有合共100分钟,举例两个20分钟的小息加60分钟午饭,因为休息、玩乐,跟有效学习相辅相成。
“我们调查中,没一间官津学校有100分钟。”学生在校权利被蚕食,Eiffel将调查结果和家长联署交给教育局,“我们得到的回复是,局方不会在学校外评中加进这项评核,即是继续不监管啦!又暗示如果我们不满,要自己跟学校沟通。”
先在体制内争取发言权
早在1993年,政府成立“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推动家校合作,全港官津中小学陆续成立家教会,十八区也各有家教联会。而《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亦要求所有资助学校的办学团体成立法团校董会,家长代表成为共同管理学校的一员。
家长由一个旁观者,到做义工派饭、当故事爸妈,接着以家教会委员身份和老师联谊、办活动、上台颁奖,后来跻身校董会讨论校政,决定学校发展方针甚至参与聘请校长,变成共同管理学校的持份者。但,事实是另一回事。
Eiffel承认,校董会大部分成员是办学团体的人,“你不可能推倒他们的决定,但可以充份发言。你的力量在于有更多家长支持,你不止讲饭盒好食不好食、圣诞联欢搞什么,而且去关注教与学。”起码,家长在制度上可以打开缺口。
集结力量 推健康的学习理念
家长同盟中人本来各不相识,凭着同一理念,在社交媒体聚拢起来。大多成员是在职爸妈,像Eiffel任职银行、Akina做地产文职,每晚小朋友上床后就是开会、砌议题的繁忙时候。他们坚持每月见面开会及落区做街站;逢周三又会“家长开咪”,曾教路怎样参校董会、家教会,最近讲小一选校。
Akina两个女儿在一条龙直资学校读小二、小三,学校活动教学,评估不用分数,可谓没甚么学习压力。许多家长组织的搞手都是“苦主”,反观她和Eiffel没有“切肤之痛”,“好多人以为我不在那个惨痛的环境里,但生活在香港,制度是公器,愉快、健康的学习理念不是我独享。”Akina说。
Eiffel读大学时是学生会成员,毕业后揾食忙没再参加组织,家长同盟是第一个。他补充:“最受压的家长已经无动力、无能力去做,因为身心都淘尽了。”3年前,他和Akina各自为子女升小一而筹措,始发现香港基础教育千疮百孔,今天大家义务奔走,就是打正旗号,要“革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