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戏院由三级古迹升为一级 民间团体:评审制度需更透明

撰文: 陈颖然
出版:更新:

1952年建成的皇都戏院(前身为璇宫戏附),获古咨会由三级历史建筑升至一级,一直争取升级的文化企业表示,古迹办的评审机制缺乏透明度,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皇都戏院获古咨会列为一级历史建筑。(余俊亮摄)

保育团体: 评审制度需要合理开明

虽然目前只有法定古迹(即历史评级最高的建筑物)受到《古物及古迹条例》(第53章)保护,但发展局局长有权将一级历史建筑宣布为“古迹”或“暂定古迹”,禁止进行建筑或拆卸工程;而二、三级历史建筑则不受此限。

文化旅游企业“活现香港”,最近一年积极要求古咨会将皇都戏院列为一级历史建筑,过去曾发起联署、制作“懒人包”等。创办人陈智远表示古迹办缺乏透明度的制度,才是今次事件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不介意你低估它的价值,但要说明理据,我们完全无法掌握。古迹办不让我们去看评分,又表示没有与专家见面的机制。”他认为城市保育需要一个合理开明的制度,鼓励不同的人以同一水平对话,而非“超级由上而下”的主导。“没有人知道他们做得几仔细,有几深入。”

璇宫戏院于1952年开幕,1959年易手并改名为皇都戏院。(余俊亮摄)

委员忧虑没有评级准则 影响评审一致性

自2005年,建筑价值的评估工作由专家小组进行,专家小组以历史学家、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规划师学会和香港工程师学会的会员组成,根据历史价值、建筑价值、组合价值、社会价值和地区价值、保持原貌程度及罕有程度这六项评估范畴,作评估后,再由古咨会确定评级。

皇都戏院月前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引起公众关注,最后获升级为一级。对于有委员质疑公众关注是否影响评级的因素,会否有准则参考,以保持文物建筑评审的一致性。古咨会主席林筱鲁说:“就建筑价值、社会意义等,评级争议一直都很大,公众对这把尺都有质疑,唯有做好研究,不然就会问自己是不是要打倒昨日的自己。”林筱鲁表示需要时间和资源去做好研究及推动工作,方便日后的评审工作。

皇都戏院于1997年结业后,现址已改作商店及桌球室。(余俊亮摄)

不过,早前“活现香港”曾在一封致立法会的信中,建议应扩大评级早期的公众参与,“讨论建筑文物评级,往往牵涉集体回忆,理应是众人之事,而判别一幢建筑的价值,触及的知识范畴广阔,没有任何“专家”可以掌握全部知识范畴,过程极需要吸纳民间专业知识及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