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公是南宋大元帅?深入考究香港著名“防疫神明”出身与事迹

撰文: 中和出版
出版:更新:

不如从车公是谁说起?我们都相信车公是南宋人。车公当然姓车,但是古人有名、有字,我们的车公,名叫甚么,字曰甚么,倒也难找实据,说个清楚。
以下内容节录自《车公宝签细解》

▼▼▼点击大图了解车公究竟是谁?全名、事迹是什么?下文有更详尽解说▼▼▼

+4

查元人脱脱(或称托克托)主编的《宋史》,或明人陈邦瞻所撰《宋史纪事本末》、清人毕沅所撰《续资治通鉴》这些史籍,自南宋高宗至宋帝昺,整整一百五十二年,没有姓车的大元帅、大将军。自“本纪”至“列传”所载,连姓车的官员、将领也没有,一个也没有。

其实,说到帝王、神祇,必有点神迹奇闻,天意所授的传言,这些传言遍布于民间,甚至写入正史。例如刘邦斩白蛇而起义反秦,连岳飞也来一个“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而我们的车公,其事迹既有真实部分,也有传说部分,而传说部分也可能是真实的,只是缺乏证据来验证罢了。最可惜的是,车公事迹正史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其他史料中找找,看看有没有车公的“消息”。

据较可靠资料,〈车公庙扩建落成碑记〉称:“原夫车公乃宋朝大将,籍贯江西南昌,因平江南之乱有功,殁后封赠大元帅,百姓以其忠直、英勇,尊为神灵。明末沙田发生瘟疫,村民禀请车公镇压,奏效果然。村民乃建庙崇祀,每年以农历正月初二日、三月廿七日、六月初六日及八月十六日为车公宝诞,而以元旦次日香火最为鼎盛。”

我们可根据这个资料,知道车公是宋朝人,籍贯在南昌,他的“大元帅”封号是死后才追封的,但这是朝廷所封,抑或百姓感念而追赠,则不得而知,所以正史里也不曾载有车姓的大元帅。

▼▼▼相关图辑:点击了解车公签文四大特色▼▼▼

+12

至于车公的名字,可有两条说法:一是姓车名胤,一是姓车名卫。这“胤”“卫”二字,意义不同,我们不能看作为:车公姓车,名胤,字卫;或名卫,字胤,这个可能性先可去除。因此,“胤”“卫”二名之间,必有一误。查车胤是晋朝人,以萤蠹夜读著称,车胤是文官多于武将,离赵宋的时期太远,或许车胤这个名字是错的。

那么,车卫呢?由于史籍中没有车卫的“传”,也没有与车卫有关的事迹记载,我们暂且相信,车公就是姓“车”名“卫”吧。其实,“卫”可以是将卫之意,武官之职,古时每以职位称呼其人,有如我们今天称人为“陈总裁”“李校长”等。“卫”,可能是“职位”之称,而转作为其名。

至于籍贯,更详细的资料是“江西南昌五福”人。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五福则在南昌市东抚河旁。

再说,他曾平江南之乱,则细查度宗、帝昰(后称端宗)及帝昺这三位宋朝的末代帝主时期,江南没有甚么大乱,只有与蒙元对抗的事迹,甚至连理宗时期,江南也没有甚么足堪一记的乱事。反而水灾、雨土则有记载。“平江南之乱”一事,可能只是传说、推想,或这江南之乱,只是一时一地的乱子,不是甚么大的事件,所以不载于历史了。因此,人们所传“车公因戡平江南乱事而封为大元帅”一事,恐怕只属想当然,不是事实;我们应该相信“碑记”所言,车公之封作大元帅,是殁后的封赠,非生时的实职。倘若车公真的是“大元帅”,那么,《宋史》或《宋史纪事本末》就应该有所记载吧。

+5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车公原来是宋末国舅爷杨亮节麾下的一员猛将,他曾跟随杨亮节保护宋代最后两位可怜的帝主,南来避祸的。这虽然是传说,但整个事件有其来龙去脉,接近真实的可能性极高。那么,杨亮节是谁?

据《宋史》记载,杨亮节是宋度宗杨淑妃的弟弟,宋端宗(赵昰)的舅父。那么,杨淑妃又是谁?

杨淑妃(?- 1279 年),是宋度宗赵禥的妃子,宋端宗赵昰的母亲。(按,北宋真宗,也有个杨淑妃,但一在北宋,一处宋末,两人绝不相同。)论家世,她又是宋宁宗赵扩(在位1195 至1225 年)恭圣皇后哥哥杨次山的玄孙女。杨次山在《宋史》中有传(载“列传”中的“外戚传”),可见杨淑妃也是名门出身,地位尊贵的人物。按杨家墓地所在为浙江省淳安县,想必她应是淳安县人了。

杨亮节这位国舅爷,追随着宋末两位帝主和姊姊杨淑妃,这个君臣的家庭组结,因国难之故,而南走怆惶。据明代钱士升修撰的《南宋书》称:“景炎二年二月,帝舟次梅尉(即梅窝,或谓梅尉为马湾,这些地名读音都在一音之转内,发声皆同,所以有这样的差误),四月次官富场,九月次浅湾(即荃湾)。”二王之侧,当有杨亮节守卫在旁,而车公或许也在其四周之近。查史书所载,端宗、帝昺在九龙最少逗留了半年,真想不到南宋最末的几页历史,有一页竟揭在香港这南方蕞尔之地。又据《大清一统志》所载,宋行宫在九龙有三十余所,可考者四,官富场之宋王台,即是其中之一。

因此,二帝当年的行踪也就是杨亮节的行踪,据《新安县志》﹝清嘉庆廿四年(1820 年)编成版﹞所记关于宋二王的行踪有三,俱记于〈卷十八.古迹门〉。

其一:景炎行宫在梅尉山。宋景炎二年,帝舟抵此,作行宫寓焉。

其二:官富驻跸。《宋行朝录》:丁丑年四月(即景炎二年,1277 年),帝舟次于此,即其地营宫殿,基址柱石犹在。今土人将其址改建北帝庙。

其三:宋王台。在官富(就是今天的九龙城)之东,有磐石方平数丈,昔帝昺驻跸于此。台侧巨石旧有“宋王台”三字。由上述的记载,可知当年杨亮节也在九龙城附近追随二王,因此在宋王台西北,距一箭之遥,有侯王庙,据清末陈伯陶先生所考,侯王庙所祀者,就是杨侯亮节。传说,杨亮节是病死在九龙城的。查杨亮节生前已是“侯爵”,死后,又追封为“王”,时人追念杨氏忠贞,就在其身葬处搭建茅屋为庙,后到元亡明世,茅屋才改为土砖结构,这就是今日仍在九龙城联合道左的“侯王庙”了。目前在联合道的侯王古庙,落成于清雍正八年(1730 年),属法定古迹。

+1

有关侯王杨亮节的传说,还有两则。一则是说,杨亮节是与元兵交战,死于海上,那就是东涌的海面,所以东涌也有一所侯王宫,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 年)。另一则是说杨亮节没有病死或战死,只是在宋亡后,他隐姓埋名,在沙田沥源一带行医,活人无数。所以,沙田大围也有侯王庙。

在民间一直流传车公是南宋军人,属杨侯亮节麾下的将领,负责殿后保护宋二王南下,惜其后因病在身,不幸逝世。故而杨侯庙中,车公多胁侍在杨侯旁边。

再说,〈车公庙扩建落成碑记〉称:香港“百姓以其忠直英勇尊为神灵”,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处理,民众对一些生时忠勇正义,为国为民的英烈豪俊,感念他们行为端正典范,有利扶正民风,死后也希望这个典范、规模能流传下来,感应后世,于是立庙纪念,祭之以礼。如关公、谭公、侯王等,都是实有其人而为后人追祀的。

而在“明末沙田发生瘟疫,村民禀请车公镇压奏效果,然村民乃建庙崇祀”,此事传说是明末崇祯年间,广东一带疫病侵人,延及香港。沙田灾情尤重,于是请出车公以为防疫镇毒的神灵。此事效果如何?据说,凡经车公神像所到之处,病疫速速退却,于是百姓感念神恩, 因为有这样的“神迹”可寻,于是,车公的身份、才能又大有文章。传说所及,车公不但是智勇双全,而且还“精通医理、星历、岐黄之术”,车公的技能瞬即陡增。车公由一位英烈忠贞的护主将领,变成消灾防疫的佑民神祇,实在可说是“羽化后的传奇”。

书名:车公宝签细解
作者:郭汉扬

【本文获“中和出版”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