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行山网创办人 结集14年经历撰写本土山岳情书
香港有24个郊野公园,占土地面积近四成。多样的生态和独特自然景观吸引不少本地、外国行山发烧友,更因此被《Lonely Planet》选为亚洲10大最佳旅游景点之一。
不论你是否资深行山友,出发前大多会到访行山网站“绿洲”(Oasistrek),网站至今已经积累了200条路径,浏览人次超过300万。创办人罗荣辉14年前第一次行山,旋即就被本土的山林魅力所感动,2年后于创立绿洲网站,分享郊野见闻。网站12年来已经积累了200条路径,浏览人次超过300万。今年,他将14年来的行山经历结集成书,出版了《咫尺山林:香港郊野的思绪漫游》。
出书望港人多认识本土风貌
行山虽带来疲劳,但适度的体力劳动亦能令四肢不勤的都市人得以施展筋骨,山林的灵气更能把日常的刻板情绪一扫而空。若要说爱一个地方,首先要认识它--罗荣辉说,他对香港的风景很有信心,毋需多言;只要踏足郊野,定能体会到自然美景的震撼。
本土风景多样性 完胜外国
除了接近市区,香港郊野另一特色就是多样。“香港的郊野公园有海湾、山涧、瀑布,还有海蚀洞,城市的面积不大,但地貌多样性远比外国同等规模的城市丰富。香港没有天然湖泊,但有储水湖,这些近代化基建也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融入在大自然中。”
要走遍每方水土,耗时多久?答案可能超过10年。“香港的郊野范围,至今我大概只走了六、七成。同一地方,随着时间推移,访客不断累积,会发展出不同路径,每条路径都代表着新的风景。再加上近年兴起攀岩、裙边绕山等野外活动,发掘了更多新路线。”
行山巧遇台湾作家 10年后为书写序
罗荣辉和朋友10年前漫游马鞍山,路上碰到同样热爱行山的台湾自然书写作家刘克襄,当时他在山脚的旧村迷路了。罗荣辉为他带路,沿着麦理浩径,最后一同登上了山顶。那是刘克襄第一次踏足香港郊山,后将8年间在香港各山的点滴见闻集结成《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见风水林》。
想不到萍水相逢的山友也决定撰书,他喜为此书写序:“一座山提示百样登山人,这般意欲著述的巧合,更让那天的碰头成为美丽的邂逅。如今不知不觉已逾十年。这本书搜录的文章便以香港郊野为主题,但在描述上跟我明显不同,反而偏重人跟自然的关系。过去的香港是外地人眼中美食和购物的天堂,但未来则朝向一个休闲运动的大城发展。”
保育山林 民间政府须合理
何谓保育?罗荣辉觉得保育是越少人为的介入越好。“政府经常用开发景点的思维做保育,在郊野径上建凉亭、铺石屎路。这些配套设施是不需要的,反而破坏了自然景观。在有危险的路径上做修补,足够安全就可以了。若山路平整得如同大马路,那还是行山吗?”郊野的特点就是原始,登山者不如入乡随俗,豪迈地坐在黄泥地休息,也是一番风味。
近年行山热潮旺盛,但不少人只顾一时高兴,留下了人为的破坏。“最好的行山态度是不留痕迹,不要带走一草一木,离开时收拾垃圾,不为清洁人员和环境带来负担。”罗荣辉在网站上介绍不少应节芒草行山路线,但特意提醒行山人士勿将芒草当作纪念品,或登上烂头营石屋,不应因私心而剥削其他人欣赏风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