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街坊办艺墟 展现悲情以外的丰富故事

撰文: 陈颖然
出版:更新:

区内活动年复一年的回转:新春晚会、中秋嘉年华、圣诞联欢……除了一餐饭和几首歌等短暂的欢愉,社区活动能否为街坊带来更多意义?女青“天拉吧—天水围故事馆”将举办“天水艺墟”,希望利用文化活动,勾起居民的生活故事,增加居民与地方的连结。

印章与街坊的回忆扣连:原来在90年代,天水围曾有热气球可以乘坐。(陈颖然摄)

悲情成历史 重新认识累积30年的故事

天水艺墟的活动包括以物易物、饰物工作坊等,看似与其他艺墟差不多;其特别之处在于地摊摊主主要来自天水围,在活动中加入互动及社区元素,例如街坊导赏团、自制“天水行衣”——在T恤上绘画自己的街坊地图,交流地区回忆。

“悲情是我们的历史一部分,但它是单一的形容词,我们的面向应该更多元,讲述我们更丰富的故事。”天水艺墟负责人陈憬樟(小宇)指天水围其实已非新市镇,有30年累积下来的地方故事,也有几代街坊。“我接触很多年青人,在90年代搬到天水围,直到如今20多岁,对这个地方充满感情,很熟悉这个地方,例如‘臭河’好靓,有人晾衣服、晒被子;新北江(商场)多姿多彩,有很多好东西吃,而非只有大商场。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不同方法,例如透过艺术的媒介,将这些有趣的东西告诉大家,令人知道这里的人和事。”

悲情是我们的历史一部分,但它是单一的形容词,我们的面向应该更多元,讲述我们更丰富的故事。
天水艺墟负责人陈憬樟(小宇)
天水艺墟负责人陈憬樟(小宇)希望街坊创作“天水行衣”时,能从中感受自己与社区的关系。(陈颖然摄)

小店店主:天水围是艺术社区

这次为天拉吧第二次举办艺墟,区内手作小店小物馆同样是第二次参与艺墟。小物馆馆主梁声驰(星矢)表示,他在5月艺墟中,教授小朋友玩ukulele,因而接触到更多居民,后来更与街坊建立关系。“有很多小朋友经过店子都会打招呼,大人没事干都会来逛逛,熟悉之后便给我们送饮料和食物。”

星矢形容天水围为“艺术社区”,因为区内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善用屋邨的广场空间,勇于表达自己,例如唱歌、玩滑板等。“只要找到平台,大家便乐意走出来,展示自己擅长的东西、喜欢做的事。”

星矢与女友Annie皆为天水围人,于澳大利亚度过工作假期后,于天水围开设手作小店。(陈颖然摄)

尝试蛇斋饼粽以外的形式

天拉吧成立至今已有2年,除了艺墟之外,亦曾在天水围举办故事会、街头歌唱者(Busker)的演唱会、故事会等。“我们最高兴的是可以尝试蛇斋饼粽以外的形式,在天水围做文化工作。例如做演唱会,我们把不同歌者连结起来,让他们认识对方,一起喝啤酒、说自己的故事。”小宇认为这些活动为街坊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社区可以听故事、办展览……街坊丰富了他们的文化艺术经验,也知道更多天水围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认同天水围人的身分。”

然而,过程中仍有未能解决的困难,便是改变大众对社区活动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嘉年华会“掉波波”的摊位游戏。他表示,目前仍在摸索如何为街坊开拓更多新经验;可幸的是,活动在参加者间赢得口碑,成了宣传的助力。

天水艺墟的宣传单张写道:“想像才是正经事。”对于社区活动的想像,或许不只是一个组织的责任,而是每个人一起开拓。

“天水艺墟”活动详情

日期:10月22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3时至5时

地点:置富嘉湖(银座)二期大堂

费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