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要萤光棒】黑掹掹逛街街 中秋好玩DIY

撰文: 林绮琪 韩洁瑶
出版:更新:

萤光棒,连年为最热门的中秋玩物,因为价钱便宜可塑性高,做成天使翅膀、七彩球、颈链、皇冠,小孩穿戴追逐,非常可爱;殊不知,刹那光辉原是毒液和千年垃圾来成就,地球承担永久的伤害。数年前,环保人士组成“结束一桶专弃”尝试回收萤光棒,揭露毒相,此后每逢中秋都发起“我唔再玩萤光棒”行动,今年更获立法会地区票王朱凯迪和政界名人高调响应。
将唾手可得的萤光棒剔除,你会发现,许多玩意趣事自然回归:一双手能将胶樽、废纸拼砌,趣致兔仔、小飞机灯笼活现眼前;追月移动,一双眼会发现跟平日不同景致的街巷;或者,跟身边的他和她,清风明月聊聊天,已是赏心至极。

港人喜欢将萤光棒制作成足球,或天使翅膀等装饰。(路透社)

割开旧胶樽,在胶樽外层涂上色彩、贴上废纸、纸皮,稍加装饰,变成栩栩如生的兔仔和结构仔细的飞机灯笼。自言“艺术天份麻麻”的朱汉强,和妻子、家佣及一对子女动手做灯笼,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他一家从不买电子灯笼,不想制造电子废物之余,也觉得传统纸灯笼更有气氛。

往年中秋夜,住在美孚的他,都会与妻儿到屋苑平台玩灯笼。看着10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他回想起自己同样年幼时,惯用碌柚皮、牛奶罐,切开加工,自制灯笼。如今材料不同,但同样是废物利用。两代人,可算是手艺传承。

愈黑愈好玩

诗人北岛在外漂泊二十多年,重回他成长的北京时大吃了一惊,发现北京在日光灯下无昼无夜,受害最深的还是孩子,“他们无处躲藏,失去想像的空间。”现职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的朱汉强,在香港一直为阻止光污染而努力。今年他特别在中秋前的周末,和长辈、子女及友人家庭一同到西贡宿营,求的是一个真正的黑夜去庆中秋。只可惜天公不造美,因为下雨,赏月、玩灯笼不成事。不过三代人在营舍内玩纸牌,共聚天伦同样快乐。

朱汉强的一对子女利用家中的旧胶樽、废纸等自制中秋灯笼。(受访者提供图片)

真.黑夜,才能令空中繁星皓月更明亮。要在香港这片不眠的土地上,找一个低光害的地方赏月很难。罗雅宁住在中环坚道四十多年,成为中西区关注组的要员。借着中秋时节,她多了一个晚上闲逛巷弄的理由。太平山街、卜公花园一带是她心水赏月地点,因为该地段较少高楼大厦,横街小巷也多,是有情调的老区。年幼时,她常去附近的球场打篮球,球场关灯后,那一带的光害更少,看到的月亮更光。

愈有人气愈有feel

人到中年,罗雅宁已不玩灯笼,也不在意月亮是否大又圆。“我觉得中秋应该要同家人过。”她的中秋节毋须灯笼,更从不玩萤光棒,能够与丈夫、子女散散步、赏赏月,已是中秋节的意义,尤其近年一对子女分别到了法国、美国留学,令她感受更深,所以,今年她将到美国与女儿共度中秋。

卜公花园一带宁静,附近有不少横街小巷,赏月够气氛。(江智骞摄)

推广“咪玩萤光棒”的Celia是“结束一桶专弃”的核心成员,从小到大都会到维园赏月过节。今年中秋有台风威胁,活动可能要取消,但她认为,中秋节最重要的只是“人与人一齐”,月亮是明是暗并不是最重要。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家人是食饭做节,庆节重头会与大班朋友众乐乐。就读浸会大学三年级的洛玮自小在马鞍山长大,中秋节总会与几个朋友相约到楼下的公园玩蜡烛;萤光棒也有玩过,“会整成一个波来踢”,但近年已没玩了。过去两年他住在大学宿舍,中秋节例必与宿友度过。赏月地点是宁静、少光害的九龙仔公园“格仔山”,一大班宿友二三十人,在山上赏月、玩蜡烛,“更加有f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