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他们会飞】支援工程师当机师影子 机下开车穿州过省

撰文: 黄泳桦
出版:更新:

国泰机师郑楚衡(Hank)自小热衷飞行。2008年,Hank从外国运送第一件零件回港,用了8年光景组装首架港产小型飞机。这个疯狂想法慢慢由一人梦想变成500人参与的计划。8月28日将于香港启航,飞越25国家,逾5万公里,返回香港,用三个月完成环球之旅。
Hank常强调现在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梦想,是整个团队的心愿。
因为怀着同一个飞行梦的还有飞机工程师-达仁,“难得地球上有人跟你的梦想一样,仲要系香港人㖞!香港人好少发呢种梦,因为觉得这是不不可能的任务)。”

达仁没有怪Hank抢先一步实现梦想,反而庆幸有香港人发同一个梦。(龚慧摄)

地上最强支援 开车穿洲过省追飞机

在发布会担任司仪的达仁,各大访问总会看到他的身影,因为当Hank在天上飞的时候,地下还有达仁追逐的影子。达仁是第一个加入的,同样要环游25个国家,闯荡3个月,只是他属于支援角色。Hank揸飞机,达仁则开车穿洲过省,要比Hank更早到达每一个中途站,预订小型飞机的燃油、准备通关文件,预早跟当地沟通有关飞机登陆的问题等等。偶尔,开车跨不过的国界,达仁甚至要坐飞机追飞机,“试过Hank由菲律宾的克拉克出发,他早上5点半起飞。我则坐上商用飞机,却7时才起飞。最后我比他早一小时到达,总算追得上。但未必次次都会追,好辛苦。”他笑说,虽然技术上每次都比Hank更早到步,他偶尔仍会让Hank独立一下,“试过有一程专登唔去,睇佢搞唔搞得掂,事实上他都应付到。”

达仁掏出证件,笑说:“我真系叫达仁!不过当年阿爸未识‘达人’意思。”(龚慧摄)

达仁:我不是苏博文  飞,本来就是一件好奇妙的事

“我觉得梦想,应该是当你快要停止呼吸的时候,仍然觉得一定做的事。”电影《哪一天我们会飞》的余凤芝躺在学校看着天空说。

达仁不像Hank,孩童时代便萌生飞行梦,倒像余凤芝,梦想始于中学的迷茫青春时期,他说喜欢飞机的原因好复杂。“细个冇咩钱买模型,反而是中三开始钟意飞机,有种感觉,啊,飞机工程师会是我的理想。”达仁第一次坐飞机是中一、二,描述当初搭飞机感觉,他连番说神奇,“我是上海人,每次回老家都坐火车或者坐船,花好多日。当时第一次坐飞机,觉得好神奇,点解两个小时前,我在这个地方,两个小时后,我就去了另一个地方,好似多啦A梦的随意门!”达仁的爸爸从事空运物流业,虽然不是在天上飞,但自小就听着爸爸说飞机的威水事,更觉飞机神奇,迷了下去。“他说飞机好厉害,好快,当时未有google,便借书了解飞机的事。”生了兴趣,他选理科,考进工程学系。

既是机师又是工程师,达仁说不出究竟是向往在天上飞的感觉,还是热爱飞机的外型和设计,“哗,呢个系个好复杂的问题。呢旧野咁重,仲可以载三百几个人在天空上飞,是一件很神奇的事。飞,本身就是一件好Amazing(奇妙)的事。”

 

谈到《哪一天我们会飞》的苏博文,也是自己砌飞机,冲上天际。大银幕的故事,如今确碓实实在香港这个地方发生。达仁笑一下,吞吞口水,说:“个个人都同我讲呢样,因为拍的是我师兄(监制陈心遥),我都是九龙华仁(旧生),但我唔系苏博文,我唔想咁样死,哈哈!”他继续以开玩笑的口吻解释:“电影都算是讲中心声,但它(电影)卖的是感情路,我地完全没有这样hehe的故事,我系中学之后先识Hank。”

忽然,团队公关michelle望向天空,扬手一指。达仁看到机影就说:“747是吧?我地得返3架,好难得见到。”(龚慧摄)

写信自荐加入计划 两个人怀着同一个梦

没有hehe的故事,二人一起追遂同一个梦想8年。

当年,达仁在美国做交换生时,学校计划让学生自己设计飞机,再输入数据作测试,成功的话更有奖金,鼓励学生造飞机。“我不是local student(本地学生),没机会参加,但那刻,哗,如果有一日,可以自己做一架飞机,再坐上去飞,你话成件事几正!”这个念头植根在达仁心中,他决定终有天要完成这件事。“我立即去考了机师牌,决定60岁之后要坐自己的飞机环游世界。”

没有预兆下,60岁的梦却一下跳到眼前。“当时在《明报》看到有关Hank的报道,他才刚开始有这个念头。”有人把自己心中的计划,说了出来。25岁的小伙子没有一丝犹豫,达仁形容如同被召唤一样,立刻写信到Hank美国就读的大学,希望校方转交给Hank,自荐成为随行者。“呢封信,仲难过写情信!因为冇得抄Template(范本),情信都有得抄范本呀。起初都想了很久,究竟讲我是一个热爱飞行的人还是一个飞机工程师?”他最终把两页信纸写得满满,但苦等两个月竟没有回音,后来才知道大学迟迟未转交给Hank。

就是因为这封信,撮合这对“异地情缘”,“之后收到Hank电话,问我有冇兴趣倾倾。哎,倾完就畀佢呃左8年。”达仁本想30岁前完成这件事,后来飞行计划原本3年,延期至5年,现在快要8个年头。

入油、检查,简单至收执都要一脚踢。(龚慧摄)

香港认证飞机难 八年时间审批

香港首架自制飞机,听起来光荣,背后却花了近8年时间争取民航处认同。

“我们计过,砌飞机和办认证所花的时间竟然差不多。”达仁坦言在香港认证飞机比砌飞机更困难,“香港的法例偏向民航机,所以我们要不停地跟民航处商讨,怎样在大飞机演绎的法例,套用在小型飞机上。”例如,漆在大型飞机上的B-HL30F为注册编号,民航处规定字型呎寸必须有30厘米的高度,“30cm在大飞机上看上去很细, 却是我们飞机的高度,若每件事情都要搬字过纸,跟足法例,我们就不符合法例标准。”

他们没想过最难不是做飞机,而是申请在香港起飞的过程。8年光景,小伙子也有了家庭,期间有想过放弃吗?达仁长叹一声,“当然有很多气馁的地方,永远做第一个是最难。”他疑惑:“点解全世界都做到,喺香港就做唔到?你冇飞机专才咩,唔系啊,大把啦。冇地方咩?又唔系,羽毛场都摆到架小型飞机有找啦,冇工具冇咩都系借口,反应学习关关难过关关过,阿Q下自己,就会挨到。”

1903年,莱特兄弟发了个不可能的梦,才开启人类飞行时代。百多年过后,两兄弟准备凌风御云,完成香港飞行创举。然后呢?达仁笑着低下头,沈静数秒,依旧咧嘴笑了笑:“唉,我都唔知,一定会好空虚吧!8年,一样野就咁完左。”他嘻嘻哈哈笑了一会,吸一口气说,“到时再揾个另一个计划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