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屋冇书读2】水泉澳学童硬食离地规划 粉岭屯门将中招?
近年新屋邨入伙与邨内学校落成总有时差,安达臣发展区并非孤例。位处沙田半山的新屋邨水泉澳邨,山城无校,入伙之初不少基层市民同样曾为下一代的学位奔波。有区议员批评,当局对沙田区学额不足问题后知后觉,质疑决策者并无落区了解实际情况。
水泉澳邨是近年落成的沙田大型公共屋邨,2015年起入伙。邨内18幢大楼可容纳近30,000人,截至2018年6月,约28,700人迁入水泉澳邨。一如安达臣发展区新屋邨的情况(详见上文),水泉澳邨亦有建校落后于入伙的时差。水泉澳邨规划时已预留学校用地,兴建1所小学及3所幼稚园。不过,教育局于2017年3月方始邀请团体申办新校,而邨内第一所小学预计于2022年中始落成启用。换言之,小学落成之日,第一批迁入水泉澳邨的小学生已准备升中一。
叶建源:学校滞后于新屋邨属人为问题
针对此问题,教育局今年8月撤回办学团体申请重新招标,要求新办学团体需提早于2018/19学年,使用大围前循理会美林小学空置校舍提前办学,待2022年新校落成后才正式迁往水泉澳新校舍。美林小学与水泉澳邨相距4公里,步行加转乘港铁至少36分钟车程。
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曾于报章撰文批评,学校滞后于新屋邨落成属人为问题。他指出,政府早于2005年已着手筹建水泉澳邨,2015年中至2017年上旬全数入伙。从入伙到落成学校,两者相距足足5年,现有的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也无缘享用新校舍。
区议员:政府无做规划及统筹 出事才向地区拿数据
山城无校,落户水泉澳邨与安达臣发展区的小朋友同样为“先入伙,资金后置”的受害者。沙田乙明区议员丘文俊以一个“惨”字形容入伙之初学童为小一学位奔波的情况。传统名校区沙田向来是超收重灾区之一。水泉澳邨2015年入伙时,丘文俊开始接触邨内学童求助个案。“2016年简直系重灾区”,他指当年91校网,不少学校为应付插班生,由一班25人的小班增至一班33人,“当年塞爆晒沙田区学位,加人嘅加人,加班加到6、7班”。
2017/18学年与2018/19学年是升小一的人口高峰期。去年同时碰上水泉澳邨的入伙高峰期,最后一批、6座大楼正式入伙。翻查资料,近年沙田校网的学额持续爆满,需向邻近校网借调学位,去年受影响的学童超过430人。据丘文俊了解,曾有学童因91校网爆满,获派至跨区89校网的马鞍山偏远小学。由于从水泉澳邨出发,距离有如黄大仙至深水埗,最终有学童选择留在旧居的“原校”继续升学。
他质疑政府部门间并无预先做好规划及统筹工作,公屋轮候早有部份公屋户的住户人口资料,但教育局预视的学童人口估算并无考虑新屋邨迁入人口,只计算区内幼稚园三年级升小一的学童数目。丘文俊批评,当局对沙田区学额不足问题后知后觉。他认为前线做决策者并无落区了解实际情况,每每等到问题发生,教育局方始向地区拿真实数据。
教育局坦承新校舍启用未必与居民入伙同步
《01社区》曾就新屋邨兴建校舍进度落后于屋邨入伙问题,向教育局查询。教育局发言人回复时称,在现行的机制下,规划署在制定城市规划蓝图及规划大型住宅发展区时,会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载列的指引,按规划人口和社区服务需要,预留土地作学校用途,并会在规划过程中咨询教育局。
就新公共屋邨预留的学校用地,教育局须考虑地区未来发展、按政府统计处定期更新的人口推算及规划署发表的人口分布推算,而编制学龄人口推算、现时各级学生的实际人数及学位数目、现行的教育政策及其他会影响学位供求的因素等,再考虑营办新学校或重置现有学校,及何时启动建校工作。
教育局指一所新校舍由规划至启用,当中涉及多个程序,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变数及不确定性。因此,坐落于新屋邨的新校舍设施的启用日期未必与居民入伙时间同步,特别是当有关地区仍有剩余学额或预计有关需求为过渡性质。但当局称,为了不断完善规划机制以配合社会的期望,教育局会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以期相关学龄人口推算能因应大型屋邨的发展及最新入伙时间表作适时更新,以及探讨尽早决定是否营办新学校以启动有关建校工程的可行性。
近年,新屋邨位多位于较偏远的位置。学校设施与屋邨入伙面对人为“时差”,待学校落成之时又错过最需要学校设施的小朋友,资源错配的情况不断重复。水泉澳邨与安达臣道发展区,3条屋邨在山城开荒的故事,在街坊努力适应下,渐渐步向历史。
他们的经验又能为紧接而来的粉岭皇后山与屯门54区发展项目带来甚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