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邨人】与重建共存32载 民生设施随时被拆:一部邨民抗争史
逆权老人所立足的白田邨,是个陈杂多款新旧设计的公共屋邨。旧式长型公屋、新式十字型公屋、小单位式大厦与毗邻的4个重建地盘,构成一个逾30年漫长的重建工程。在“逆权”还没成为关键字的2013年,曾经有一个“白田邨9、10、11、13座重建关注组”,展开另一场如今只散落文件与相片的抗争。
白田居民与重建共存32年
白田邨最早的重建计划源自1986年,此后白田居民开始与重建为伴。当年白田邨第14、15、16座被揭偷工减料,混入咸水及英泥不足,1989年,港英政府决定清拆涉事大楼。90年代,政府再分批清拆楼龄近30年的第4至8座及17座。
至2012年,房署因应《施政报告》增建公屋供应目标,宣布分三期重建白田邨余下设施:先于2013/14年度清拆兴建时无升降机的第1、3座、刚加装升降机的第2、12座及巴士总站,再于2016/17年度清空白田商场,最后其余的第9、10、11和13座将于2021年后迁出始清拆。今天逆权老人驻守白田商场,正是白田邨重建下的支线故事。
清拆民生集中地 变地方角力
早于2012 ,当时政府拟提早清拆巴士总站和12座,变相只有24个月通知期。当时有地区人士轰房署先斩后奏,争取延后清拆,因第12座底座是食肆、办馆与商舖的民生集中地。他们忧虑失去第12座会令上邨成为百无的空城,老人家必须走到下邨及石硖尾才能采购生活必需品;同时质疑第2座及12座加装升降机不足一年清拆,属浪费公帑,安排失误。
“白田邨9、10、11、13座重建关注组” 由此成立,在区议会及地区争取民意保留12座至最后一期重建工程。当年坐在房署代表前的地区人士之一,是上白田区议员吴美,与日前宣布退出民协的前立法会议员冯检基。
然而有区议员指延后计划会减少房屋供应,令第9、10、11及13座居民无法原邨安置,说服街坊支持提前清拆12座的工程。地区重建变成多方角力。最后关注组一方败阵,房署决定如期清拆。
抗争失败后 只望尽早完成重建
白田邨守䢂抗争呈现的并不是和稀泥式报导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而是一个漫长重建计划背后的地区角力。今天放弃抗争原来可以是反抗失败的反噬,当年地区人士曾用红字黄布大字报“一员独搞房署勾结黑箱作业妄顾民生”,包围白田邨第12座抗议。
街坊抗争无果,余下的发展一如街坊预期。自2014年起,相距第12座仅5米的第11座居民饱受灰尘影响,其他居民亦被地盘包围,近距离受尘埃、噪音滋扰。2017年房署清空商场后,仅余一香烛店留守,而上邨售热荤的就只有位于9座的便利店及一茶餐厅。
“个商场都空晒啦,𠵱家剩系想快啲拆晒佢。”这次没有参与抗争的72岁容婆婆(化名)淡然地说,她觉得商场被清空,抗争守卫也是徒然。重建次序成定局,街坊只得适应无法撼动的重建计划,在清拆12座、清空商场后,饮茶便走到山坡下的石硖尾,买𩠌便花十多分钟至石硖尾街市,甚至多走20分钟到深水埗北河街街市。
“最辛苦嘅时候已经过晒”
至于白田居民原邨安置问题,当初争论12座重建问题的区议员们,均要求当局在迁置安排中加入原邨重置的选项。政府于2017年宣布,第9、10、11、13座的白田居民能选择原邨安置,不必全数移居苏屋邨,料2019年入伙。
72岁的容婆婆只望尽早完成重建。她同样是经历石硖尾大火后,迁进石硖尾邨再辗转搬上白田邨的一群,分别只是她的旧居逃过清拆的命运,今天被活化成美荷楼青年旅舍。再次面临重置的容婆婆, 最快明年迁入原邨新落成的单位。问到白田邨到底有甚么好?她提高声线:“紧系好住啦,唔系做咩唔肯搬去苏屋?”
“最辛苦嘅时候已经过晒!”,挨过连年的分期重建,白田老人或有望亲眼见证这历时三分一世纪的重建工程竣工。“不过起好都唔知仲系咪度!过得一日得一日啦。”容婆婆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