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设计】布办升级再造 退休车缝师传承技艺
“本地传媒最擅长为人扣帽子,回收的物料一定是‘垃圾’,所以回收者便是‘垃圾佬’。‘垃圾佬’将‘垃圾’再生,令其变身成产品的过程,能令报导变得吸睛,至于美感、实用性和独特性却被放置于边。但我们是设计师,卖的是设计。”这句话由made in sample创办人Clive的口中说出来,显得份外掷地有声。外掷地有声。
自创“分色”系统 每件都是艺术品
开业以来,made in sample被城中各大小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争相报导,只因他们所做的事够“吸睛”。从室内设计公司回收废弃的布办,由专人逐块布跟据颜色和花纹分类,再依照色系有系统地细分一次。员工中甚至有位专业“分色员”,他会拿著专业设计师用的色谱,为分好的布办当“品质监控”,如发现其中一篮不对劲,便要重新分一次。这阶段既费时又费神,但却是决定成品美感的关键。
“只要将分好色的布办扎好,任车缝师姐姐随便怎样拼,都能拼出如眼前般具美感的坐垫套。”made in sample合伙人Terry补充,他们向客人介绍自己设计的坐垫套时,会形容它是用百家布制作,以不同质料、颜色和花纹的布拼凑而成。若由高级品牌制作,成本与售价会因背后的复杂工序变得极高,结果是很少人能够享受到这漂亮设计。
布碎变绵花 再变艺术画?
一转季 货物变废物
Clive当了十年室内设计师,眼见这行每隔几个月便因“转季”和“潮流”等理由,丢弃大量状态几乎是全新的布办和墙纸。纵然二人想到将之制成坐垫套和手袋,但依然不足以消化一间公司所丢弃的份量。大众或以为愈多环保企业出现,本地的排废量便会大大减低,从没想过回收量相对废弃量,只是九牛一毛。
做回收 只能次人一等?
就如上述所提过的“垃圾佬”理论,二人亲身经历过无数次回收后,发现做回收在社会眼中确实次人一等。“丢弃物品的机构心态上大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施恩者上身,交收时间地点要迁就他之余,运输费用当然也得由接收机构支付,对方却忘了若没人肯接收,最终这批弃置物同样要花钱处理;另一种是将‘回收物品’与‘垃圾’一视同仁,试过运回厂后打开发现除了布办,还夹杂食物残渣和其他垃圾,这批受污染的物料当然不能使用,最终只能无奈地弃掉。”Terry说到这处时便显得有点无奈,更甚是想过向企业收费,减低“中伏”机率。
永续设计也可以很潮很美
永续设计不只是个口号,而是设计界的趋势,但很多人却对此流于表面。他们在购买环保物品时,心理上便等同在做善事、保护地球,没真的喜欢这设计,更莫说会真正日常使用、推介别人。换个角度看,当永续设计本身没有足够的市场价值,企业与产品自然得不到尊重。
“瑞士有一个制袋品牌叫FREITAG,焦点将废弃车軚回收再造成不同袋款。车軚质感和原身污渍令其外型变得非常有格调,有部分款式甚至卖断市,价钱被炒高一倍。世界各地爱好者还会自发组织群组,交换产品资讯和集体订购。”Terry直言自己就是其中一位狂热爱好者,他希望有天made in sample能跟FERITAG一样,人们是由衷地爱它的设计和理念。
跟大部分社企一样,Clive与Terry在营运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比如初期他们面试车缝师时,人们一听到要“拼凑”百家布,便说要收很高价钱,甚至拒绝加入,现职的十多位车缝师,全由他们从四方八面逐个招募累积而成;营运企业从来绝非是设计师的专长,幸得介绍下,参加了星展银行的“星展社企导师计划”,导师教导他们为made in sample思考未来五年、十年的业务规划;除此又与他们分享扩充规模时要注意的事,将来要消化更多废弃布办与墙纸,必先要扩大团队,优化制作流程,当然,还要令大众真正喜爱made in sample的出品。
了解更多Live Kind社企故事:go.dbs.com/hk-live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