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融】 入庙见人 与少数族裔来一次真摰交流
很多误会始于误解,地盘工人特别粗鲁,有纹身便是坏人 ……我们选择在还未了解前拒绝认识,结果造成了两个结果,一,社会上的少数族群被边缘化;二,我们的知识停滞不前,眼界明开实窄。
“欢迎来到锡克庙,我是你的文化大使云迪。无论信徒与否都可入内参观锡克庙,入庙时需先脱鞋放进鞋柜并清洗双脚,两边也有冲洗处,男左女右,谨记不要弄错。”南亚裔的云迪以流利的广东话向我们讲解入庙守则。根据政府统计处出版的《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主题性报告:少数族裔人士》,南亚裔是全港最大的少数族裔群组(编按:不包括外佣)。一部份人早在殖民地时期来香港当兵或警察,为香港贡献良多,其后在港落地生根,现今已是第三、四代人。以云迪为例,他便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云迪是锡克教徒,主要负责带团参观位于湾仔的锡克庙,由入庙礼仪、锡克教徒的特征、饮食文化到教条等都会一一向来宾说明。跟一般宗教不同,锡克教徒不会主动向人传教,教条主张分享和平等。在庙里,不同种族、信仰和地位的人皆得到相同待遇,甚至连麻雀也能自由地享用食物,这里犹如乌托邦,也是主办本地文化游的WEDO GLOBAL的理念。
认识一个族群 先要认识他们的文化
“认识一个族群,先要认识他们的文化。若那族群中多数人有著共同信仰,认识他们的信仰,会是认识他们的捷径。”WEDO GLOBAL创办人Bosco Ng笑说。Bosco跟拍档Eva与大部分人一样,在首次接触南亚裔前,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听闻印度是男尊女卑,初次来到锡克庙跟导师打招呼,他竟拂袖而去,令我吓一跳。原来他只是在忙著处理其他事,不一会便回来作介绍自己,还主动了解我的背景和这次来的目的。”Eva笑说。二人读大学时有机会到斯里兰卡当义工,他们被当地人邀请出席各种聚会和节庆。跪拜时、吃饭时、聊天时,斯里兰卡人总是面带笑容,这种愉快的氛围感染了在场的Bosco和Eva。
回港后,Eva发现本地的南亚裔生活得不甚快乐。“本地有太多关于南亚裔的负面新闻,加上外表、语言与文化差异,令他们只能活在自己的圈子。”Bosco说。香港有不少南亚裔的寺庙,如尖沙咀的清真寺、湾仔的锡克庙,虽然基本上都对外开放,但本地人一般极少会进入。他们便想到举办本地文化导赏团,由南亚裔担当文化大使,跟大家踏进这些寺庙,以第一身角度分享他们的信仰、文化和饮食,对象主要是学校和企业。
踏入锡克庙 当本地人成为小众
“云迪是个冷面笑匠,常常不带表情地说冷笑话;另一位巴基斯坦出生的文化大使慧敏则是个热情的女孩,她会尝试跟你分享所知的故事。文化大使会因应访客的年纪及对文化的了解程度,对行程进行修订,譬如小学生会多点互动体验,要他们访问寺庙内的教徒;企业则多分享文化历史和仪式意义。”Eva说。寺庙内的导师和教徒都对此感到惊喜:“访客对我们的背景都表现得十分感兴趣,然后便自然聊起来。”
其中一个支持机构是星展银行,除了获得“星展社企优化基金”拨款发展文化导赏方面的工作,他们更组织义工团队,教南亚裔小朋友学中文和认识本地节日,像今年的元宵节,团队便到幼稚园教小朋友认识十二生肖和舞狮。一方面认识他们的文化,另一方面让他们融入本地文化,达致真正的共融。最近WEDO GLOBAL还参加了星展社企导师计划,透过导师团队的专业知识、经验及人脉,继续并肩成长。
“一般人未必知道造成种族隔阂的主因非外型或文化,而是语言。还未担任文化大使时,我的中文能力非常不济。因言语不通,在学校几乎交不到本地朋友,加入WEDO GLOBAL后,上过他们的训练课程,在带团时实习,我的中文进步神速,变得更敢于在人前表达自己。”慧敏说。
透过亲身接触,两个民族的芥蒂一下子便被消除,参加者会将这次经验分享予友人,形成蝴蝶效应。Eva说对于云迪与慧敏等文化大使而言,这里只是个中途站,他们在这里培养了良好的沟通技巧、语言能力后,再投入社会,找一份好工,由他们告诉本地企业,南亚裔中也有不少能干的人,他们的前路才能真正被打通。要知改变印象非一朝一夕,但WEDO GLOBAL确实一步步地将南亚裔与本地人之间的关系拉近,就欠公众抱著一颗接受的心。
了解更多Live Kind 社企故事:go.dbs.com/hk-live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