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版“麻鹰捉鸡仔”成运动竞技 尼泊尔裔青年自荐助港队

撰文: 卢君朗
出版:更新:

运动场上,五六人手拉手半蹲着,集中精神防守;站在她们对岸的,一位攻击手同样半蹲着,不时叫喊一两句"Kabaddi",侍机触碰对手。防守方则要在被触碰之后,牢牢抓着攻击手,让她不能回到安全区域。这是一种起源于南亚,名为“卡巴迪”的运动,近年被引入香港,最近更组成首队女子代表队,准备外出比赛。
女子队练习玩得激烈,偶因失平衡,六七人一起跌倒在地上,一人叠着一人,一同发出欢乐的喧闹声。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代表队的助手、尼泊尔裔香港人Royal站在场边,因眼前画面而失笑,同时打从心底渴望自己能落场拼过。
Royal在香港土生土长,小时候会跟少数族裔朋友玩卡巴迪,一如香港人的“麻鹰捉鸡仔”等儿时玩意。长大后,朋友各有各忙,加上欠缺合适场地,鲜有机会再远游玩乐。他的热情,却未曾冷却,乐于看见有香港人认真对待这项运动,甚至表示:“要是有人组一队男子队,我会毫不犹疑加入队伍。”

尼泊尔裔青年Royal(左)协助旭光(中)与Wyman(右)在香港推广南亚文化。(卢君朗摄)

尼泊尔青年:场地难求 仅能在沙滩划线游玩

在南亚人的文化中,卡巴迪是一种游戏,一个很多人会玩的"Normal Game",“像板球足球一样,我们慢慢就懂得玩,不一定要在运动场中竞技。”

中学校园里,学校只有篮球、足球等较主流的校队与活外活动;空地、草地的“土地用途”,被足球队、榄球队用作训练,“我们甚至不能用草地”Royal概叹。没有场地,他们只能在朋友生日、到沙滩烧烤时,在沙地上自己画出界线、或用树枝框出场地游玩。

在Royal记忆中,他最后一次与朋友玩卡巴迪,已是中三、中四的事了。

女子队练习期间,Royal都会在访观看或帮助纪录,间或如予技术支援。内心却其实渴望加入,他表示若香港有男子队,一定毫不犹疑的参加。(卢君朗摄)

协助推广卡巴迪:想融入香港社会

Royal在去年收到消息,指有香港人透过少数族裔组织,希望找南亚人帮忙,在香港推广卡巴迪。好奇心驱使下答应,因而认识推广者Wyman。

他遂帮助Wyman在地区教授亲子班,同时在中学宣传,让本地同学体验这项运动。

起初,Royal心中忧虑,忐忑不安,“因为自己外表较粗鲁、肤色与小朋友相异、以及语言上的隔阂,我害怕小朋友不想跟我说话、不想跟我玩。”然而,小朋友每次见到Royal,却总是热情、兴奋地冲上前去,抱着他的腿、拉着他加入游戏。Royal当然意想不到,甚至指“那是我经历过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他曾经数次追问Wyman,为何要在香港推广卡巴迪,Wyman回答说:“人们不太认识其他国族的背景、文化,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尼泊尔的位置。”Wyman身为人类学学者,希望香港人多点认识其他文化,尤其是与香港有关连的人与地方。Royal为此更感兴趣:“我很喜欢让他人多了解我们的国家与文化这个概念,同时也想更融入香港社会。”

Royal以前从未想过要推广卡巴迪,他解释:“一来太年轻,只想自己玩;二来我中文不好,很难向本地人介绍。”小时候,Royal并未意识到学好中文的重要性,自然较少与本地同学往来。

在香港玩卡巴迪,场地难求,以往Royal与朋友只能在沙滩划线游玩;现在女子队会在每次训练前,用数十块软垫铺出场地。(卢君朗摄)

盼港人与少数族裔不再各有各玩

两个月前,Wyman募集了一队女子队,并请Royal担任助手。队伍将到台湾交流、比赛。对于家乡的游戏能在南亚以外的地方被视为一项竞技运动,Royal感到十分惊喜。

推广卡巴迪之余,Royal 更进一步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教授简单语句,亦会带来尼泊尔小食,借此令香港人认识、接触身边少数族裔的生活。

女子队伍曾经与孔圣堂中学比赛,Royal提出一个愿景:“很希望未来卡巴迪能像其他运动一样,组织学界联赛,成为一种长期竞技的运动。亦希望本地人与少数族裔能有多点交流,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各有各玩。”

据队员所述,"Kabaddi"指的,是“我有勇气去触碰你”。是主动进攻一方,会不断叫喊的词语。这亦是Royal融入香港的期盼,每当他认识新本地同学、队员,或是教小朋友玩耍时,"Kabaddi"这词语,都会在他心中重复回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