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卢宠茂:推“1+”机制求“好药港用” 助吸引药厂来港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到,推出“1+”机制,让治疗严重或罕见疾病的新药,在符合本地临床数据要求并经专家认可后,只需一个参考药物监管机构许可,便可在港有条件注册使用;当局也提出明年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筹备办公室,长远目标是建立“第一层审批”的药物注册机构。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今日(29日)在电台节目表示,上述做法望做到“好药港用”,让最先进的药物、器械可于短时间内在港使用,令市民有更多选择。他又指,如香港将新的“1+”机制做好、甚或做到第一层审批,并保持高水平审批, 相信可吸引药厂来港做研发。
施政报告提出,设立“1+”机制,让治疗严重或罕见疾病的新药,在符合本地临床数据要求并经专家认可后,只需一个参考药物监管机构许可,便可在港有条件注册使用。此外,当局明年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筹备办公室,长远目标是建立“第一层审批”的药物注册机构,即可不依赖其他药物监管机构,直接根据临床数据在本港审批药物,同时也审批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在电台节目表示,上述做法是想“好药港用”,让最先进的药物、器械可于短时间内在港使用,令市民有更多选择,特别是对于患重症、罕见病及新发病的病人而言,有更多药物上市,价钱会下降,“可以话系又好、又快、又平。”
卢宠茂指,有别于现有的第二层审批制度、即有两个监管名单上机构先审批,香港再根据该些评审进行审批,当香港有第一层审批,可直接根据其临床数据决定其安全性、效力及质素,“比起现有(第二层)制度更主动、更积极,提升到效率。”
他以一款治疗先天性胆管闭塞的药物为例,如经第二层审批制度,至少需时两年多,但按施政报告提出的“1+”机制,所需时间可由原先至少24个月缩减至7个月。他续说,当香港有第一层审批,所需时间将会更短,“对病人系一个好大嘅好消息。”
他也提到,在另一层面,香港有第一层审批可以在实验室研发药物转化成产业。他又表示,一个地方的临床研究和评审的质素和效率,是各地药厂选择研发地时的考虑,若然香港能做好“1+”机制、甚或做到第一层审批,并保持高水平审批, 相信可吸引这些药厂来港做研发。
他续称,本港在审批药物方面有不少人才,包括两所本地大学的专家、卫生署的专家组、药剂业及毒药监督管理局等。他认为,要迈向第一层审批过程中“有几步要走”,包括“1+”、储人才、筹备及成立监管中心、加入国际医药法规协和会等。
卢宠茂指,香港市场小、病例少,坊间一直以为第二层审批较为实际,但现时大湾区发展已带来转变,大湾区8,600万的人口能提供足够大的市场及临床病例。他又提到,因应港澳药械通的政策,也促使关注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开始重视香港注册药物、器械的制度。他也相信,香港也可以成为窗口,让好的药械产品“走出去”。
施政报告也提及,于合适的大湾区医疗机构为港人策略性采购医疗服务,卢宠茂表示,会考虑将在港轮候时间较长的项目,透过与大湾区一些高质素的医疗机构合作,令市民更快接受检查或治疗。初步构思会从低风险的项目著手,循序渐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