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创科园.深圳|企业进驻两年营业额翻9倍:产业链配套完善
国务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上月底出炉,香港园区仍在兴建之际,深圳园区已有超过150个高端科研项目推进和落地。有进驻深圳园区的企业于两年内规模扩大,营业额翻了9倍,其行政总裁李陆洋表示,香港的优势是基础教育非常强,为培养人才之地,深圳则产业链配套完善,为产业人才的聚集之处。他决定落户深圳,认为当地政府为初创企提供的协助更为全面,有助加快其公司发展。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圳园区▼
港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早于2017年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两地同意合作发展河套地区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立“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深圳河为界,分为占地约300公顷的深圳园区,以及占地87公顷的香港园区。
时隔6年,中央《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出台,确立三个发展定位:一、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二、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划试验区;三、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落户深圳企业:未来机器人▼
选址深圳园区 “未来机器人”创办人:有很好人才基础
七年前成立的“未来机器人”,2020年年底搬入河套深圳园区。该公司应用5G通信及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无人叉车和无人牵引车产品,协助处理会内部物流,创始团队全是来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及教授。
联合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李陆洋表示,由于该公司需要仓库及工厂支撑研发,考虑河套位于市中心,可吸纳香港及深圳人才,加上国家政策非常支持两地企业在这里发展,故最后选址于此,“这个地方它有很好的人才基础。因为这边有很多香港大学的老师在这边,实验室和近水楼台的人才都非常的多。”
员工人数增四倍 海外生意占比增至近半
李陆洋表示,公司员工人数由本来91人,两年内上升至500人,公司营业额翻了9倍,海外生意占比由不足5%,升至44%,进驻河套之后,不论公司规模或是营业额,均展现很大程度的飞跃。
李陆洋亦曾于香港科技园设立公司,他认为香港基础教育非常强,较易培养人才,加上国际地位优越,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反之,深圳则是产业人才的聚集处,并具备非常好的产业链配套,有助产品快速复制和升级,加快企业发展和市场占据的速度。
他指两地各有优势,互补并不冲突。不过他同时提及,深圳市政府协助初创企业发展的政策更全面,创业、研发、技术攻关等不同阶段均设有补贴,港府对于初创企业的协助,则主要集中吸纳人才,“可能相对于企业扶持的专项方面……相对弱一些。”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国际组织进驻深圳▼
去年才进驻深圳园区的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是首个正式落户河套合作区的国际性产业标准组织,目前已68间来自11个国家与地区的企业会员,其中约四成来自海外,涵盖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并与本港大型企业及香港品质保证局进行深度交流,尤其是大数据议题。
产业发展总监卿君军指,作为国际性组织,河套的便利性有利于他们开展各种国际性活动。他指类似的国际组织于美国、欧洲已发展成熟,惟中国仍属起步阶段,如果他们立足河套能够把这个生态能够“带起来”,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涉及各个行业的国际联盟在此地发展。
▼福田平安金融中心 俯瞰深圳市 远眺落马洲河套▼
至于香港园区,港府早前表示,已初步完成第一期规划,总楼面面积达1,000万平方呎,细分为生命健康科技区、产学研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区、新科技先进制造区,以及人才住宿区等,预计第一期首三座大楼明年年底开始陆续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