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悬殊|136万人处贫穷状态 乐施会:疫后贫富差距扩至57.7倍
乐施会今(19日)发表《香港贫穷状况报告2023: 疫后复常下的两极化复原》,分析政府统计处数据发现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整体贫穷率达20%,超过136万人处于贫穷状态。2023年第一季最贫穷一成住户月入中位数为2300元,最富裕一成住户月入中位数为132,600元,两者差距达57.7倍,历年最高。
第一季度整体贫穷率达20% 最穷一成住户月入中位数跌至$2300
乐施会《香港贫穷状况报告2023: 疫后复常下的两极化复原》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整体贫穷率达20%。于疫前2019年,最贫穷一成住户月入中位数为3500元,最富裕一成住户月入中位数为13万,差距达34.3倍。但2023年第一季数据显示,最贫穷一成住户月入中位数跌至2300元,最富裕一成住户月入中位数为132,600元,两者差距进一步扩大至57.7倍,达历年最高。
约20万人在职贫穷 “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业比例最高
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就业人口中,约有6.4%,约20万人为在职贫穷。其中,84.1%人士从事低技术工作。在职贫穷比例最高的为从事“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人士,占整体在职贫穷26.6%。
乐施会港澳台项目总监黄硕红指,经济复苏下贫富悬殊差距变大原因是基层工种减少以及最低工资追不上通胀。她指,疫情时出现了清洁、隔离设施工作人员等基层工作,但疫情结束后这些工作不再需要。加上疫情后收银、侍应等工作机械化,令社会整体基层工种减少。她又表示,虽然政府今年调整了最低工资去到40元,但之前3年都没有作出调整,未能够追及通胀速度。
在非经济活跃人口的贫穷状况方面,非经济活跃人口贫穷率由2019年的29.9%上升至今年第一季的32.4%。乐施会助理研究及倡议经理梁名峰表示,人口老化问题持续,因“退休”而被纳入非经济活跃人口在2019年占54.5%,今年第一季跃升升至60.5%。其中约51万长者为贫穷长者。
乐施会助理研究及倡议经理梁名峰表示,处理长者贫穷问题是处理香港贫穷问题的关键。他又指,日本在疫复,复经济复苏得比较快的其中一个原因为发展了“银色经济”,随着长者人口增加更应该考虑善用“银色经济”市场。
乐施会建议政府输入外劳前 先协助基层就业
组织建议,每年调整最低工资,就今年通胀水平而言,最低工资不应低于48.5元。另外由政府推广生活工资,即一名雇员所领取的工资,除了让他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基本生活所需外,更能让他们过有体面的生活,今年建议水平为每小时不低于60.1元。除此之外,组织建议,按每区人口比例,将“社区客厅”扩展至18区,以减低㓥房户压力。在增加劳动人口方面,组织建议增加儿童照顾服务,以及成立“虚市种子基金”,鼓励更多妇女或潜在劳动人口参与虚市,推动社区经济。
乐施会总裁曾迦慧表示,政府在考虑进一步输入外劳前,应先透过调高最低工资、创造就业和提供其他诱因,协助基层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