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呼吸增电疗精准度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本港十大常见癌症中,病灶位于胸腔及腹腔的占约半,例如肺癌、乳癌、肝癌及胰脏癌等。当此类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又称“电疗”)时,肿瘤会随着呼吸而移动;如扩大照射范围以配合呼吸周期,虽可确保有足够的辐射剂量照射到肿瘤,但肿瘤附近的正常组织会受到不必要的辐射剂量,因而增加出现副作用的机会。现时配合呼吸调控技术,可因应患者的呼吸节奏设计电疗方案,从而减少治疗时因呼吸运动而影响照射位置,使放射线束更精准到达肿瘤。

撰文:港怡医院高级放射治疗师黄晓鸣

呼吸调控技术的原理是透过红外线系统与治疗机器(即直线加速器)连接,在进行放射治疗时,侦测由呼吸造成的身体起伏,以实时追踪患者的肿瘤位置,并配合患者呼吸周期释放辐射。这技术有助减少因呼吸运动而引致的治疗误差,对治疗胸腔和腹腔的肿瘤尤其重要。

呼吸调控技术可应用于多种放射治疗方法,例如躯体立体定位放射治疗(SBRT)、容积调控放射治疗(VMAT)、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 CRT)等。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参考电脑扫描影像,制订出肿瘤治疗范围,并与放射治疗团队合作,包括放射治疗师及医学物理学家,设计合适的个人化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配合呼吸调控技术,有助提升治疗肿瘤的精准度。

常见的呼吸调控技术有三种,包括自主呼吸调控、四维电脑断层扫描和实时呼吸追踪调控。自主呼吸调控是指病人自主控制呼吸,每当病人闭气时,肿瘤会随之停止移动,仪器只会在此时释放辐射到治疗范围。若配合此技术,每次放射治疗约在30分钟内完成。

曾有病人担心自己在治疗时未必能配合呼吸而影响效果,其实在模拟定位时,医生和放射治疗师会先因应病人的情况设计治疗方案,并设定适当的闭气深度,病人可在家自行练习呼吸,放射治疗师亦会在治疗期间配合病人的呼吸节奏,指导病人进行自主控制闭气,因此病人一般都能掌握闭气节奏。正式治疗时,放射治疗师会在病人腹部之上放置红外线反射标记盒,配合连接直线加速器的呼吸调控系统,实时监控病人的呼吸频率及幅度,提高电疗的安全和精准度。

治疗时,放射治疗师会于患者腹部上放置红外线反射标记盒,透过红外线侦测系统实时监控患者呼吸频率及肿瘤位置。

即使病人未能配合自主呼吸调控,仍有其他可行方案,例如四维电脑断层扫描和实时呼吸追踪调控,病人可维持原本呼吸频率的同时,接受安全及精准的治疗。透过四维电脑断层扫描,在进行模拟定位时,可360度追踪肿瘤在呼吸起伏时的移动范围,医生从而根据影像制订治疗范围。若肿瘤移动幅度超出治疗范围,放射治疗师会马上停止放射仪器的运作。

至于实时呼吸追踪调控,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呼吸周期,设定呼吸周期中适合释出放射线的特定时间,若放射线束超过特定范围时,治疗仪器亦会自动暂停。然而,此调控方式的治疗时间会相应增加,一般需时约一小时。

曾经有一位听障伯伯原本拟用自主呼吸调控配合电疗,由于医护人员不能以言语向伯伯传达呼吸指令,团队集思广益,与家人共同努力,商讨及试行多个解决方案,最终建议伯伯改用四维电脑扫描定位肿瘤,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支持下,顺利完成治疗。

抗癌路上,除依靠专业医护团队的治疗,家人的关怀及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良方。

“01医务所”与港怡医院合作,隔周五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医健怡情》。港怡医院致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本著全人关顾的理念,为病人带来个人化的护理。港怡医院作为私营教学医院,亦一直为本港培育专业医护人才作出贡献。

医护人员透过专栏分享医学及健康资讯,读者细心阅读文章,增广见闻之余,亦能感受医护维护民康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