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与应对过敏症状
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过敏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原本无害的物质所产生的过度反应,为本港常见的长期疾病之一,当中以哮喘、湿疹、鼻敏感和皮肤敏感等最为普遍。现时可透过不同种类的药物以纾缓过敏症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亦有助改善病情。
撰文:港怡医院药剂部主管周颖君
每个人对不同的致敏原都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常见的包括食物、尘螨及衣服物料等;压力较大或有湿疹病史者,或有较大机会诱发过敏性疾病。若怀疑患上过敏症,患者可按医生建议,考虑接受过敏测试,以寻找致敏源头。出现过敏反应时,首要是避免再接触致敏原,以减少病发。其次可透过药物纾缓病情,以湿疹为例,轻至中度的湿疹患者一般会获处方药膏,严重者则可能需使用口服药物或生物制剂,以防止皮肤破损引致感染或病情恶化。
至于药物过敏方面,在本港,有两类药物较多引起敏感反应,包括非类固醇消炎药(如阿士匹灵)及抗生素。医学界认为,过敏体质与湿疹、哮喘及鼻敏感均有关联,并将这三种病症称为过敏三联症,此类患者对药物敏感的机率亦较大。
过敏反应的程度因人而异,患者或会出现口鼻肿胀、气管膨胀、全身出疹,甚至呼吸困难,严重者更会有即时生命危险。过敏反应出现的时间亦各有不同,最快可于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寻求急救支援。因应过敏患者的情况或需要,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随身携带俗称“救命针”的肾上腺素注射器,当出现过敏性休克时,便可即时进行急救。
部分人的过敏反应,可在接触致敏原后数日至一周才出现。由于已相隔一段时间,这些情况往往容易被忽略。即使首次接触致敏原的过敏反应不明显,当患者再接触相同致敏原时,免疫系统或会出现强烈反应。
如果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医生会视乎患者的状况,处方安全的药物,药剂师亦会为病人把关,确保处方中没有致敏或不适合的药物,并解释正确的用药方法及相关副作用。曾有病人服药后反映出现敏感症状,结果发现其对某种止痛药成份过敏,笔者特别提醒病人日后要多注意获处方的药物是否含有该成份,或可咨询药剂师,以免再次接触致敏原而病发。
以往接触过不少病人混淆药物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的情况,他们会犹豫应否继续服用相关药物。其实,如病人用药后出现任何不适,应告知医护人员有关症状,以判断是副作用还是过敏。药物副作用尤以腹泻、腹痛和头晕为主,如副作用严重应考虑转药。患者亦应尽量向医护人员提供过敏史和重大病历,以便医生避免处方致敏药物及同类药物。
曾有不少具过敏症风险的病人和其家属问及当出现过敏反应时的应对方法,假若自己或身边人突然出现过敏症状,切记保持冷静,如有需要应立即寻求急救支援。若因服用药物而出现过敏,可记录药物的品牌或化学名称、用药时间及剂量等资讯,以便医护人员作适切跟进。市民如对使用药物有任何疑问,应咨询主诊医生或注册药剂师的意见。
“01医务所”与港怡医院合作,隔周五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医健怡情》。港怡医院致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本著全人关顾的理念,为病人带来个人化的护理。港怡医院作为私营教学医院,亦一直为本港培育专业医护人才作出贡献。
医护人员透过专栏分享医学及健康资讯,读者细心阅读文章,增广见闻之余,亦能感受医护维护民康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