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护署神秘鉴定部门 助警验疑似沉香 揭“大笨贼”斩错树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本港植物种类逾万种,你又识几多?渔护署辖下原来有一个神秘植物标本室,可免费替市民鉴定植物标本。标本室主管指,曾协助执法部门破案,最轰动是2014年香港大学爆出有学生疑在校园宿舍种大麻,标本室亦曾协助警方化验疑似土沉香,但化验后发现只是外貌相近的山蒲桃,揭发有“大笨贼”斩错树。

标本室可鉴定不同植物,包括人参。(罗俊文摄)

渔护署植物标本室收藏近44,400份植物标本,每年平均有250人透过学校或团体预约参观。标本室除了珍藏标本外,原来亦有标本鉴定服务。渔护署标本室主管彭权森表示,标本室可免费替市民鉴定标本,每次最多10个,费用全免。标本室服务对象除了市民外,还有政府机构,并立下不少往绩。

土沉香(左)和山蒲桃(右)外观相似,斩树党亦会混淆。(渔护署图片/中国植物志图片)

港大生种大麻 标本鉴定成定罪关键

彭权森任内曾处理多宗标本鉴定,当中有不少奇趣经历。政府和坊间室验室日常实验有任何“奇难杂症”,亦会向标本室求救。2014年,香港大学爆出有学生疑在校园宿舍种大麻,当时标本室有协助化验,证实植物为大麻。标本鉴定不限观赏植物,可食用植物亦在鉴定类别,曾有消费者向食环署投诉黑森林蛋糕有硬果核,食环署遂将果核送到标本室鉴定,但最终证实是车厘子核。

说起最好笑的经历,彭权森说是有一次为警方鉴定疑似土沉香,但经细心比对鉴定后发现是“树有相似”,土沉香真身是山蒲桃,彭权森笑指海关捉到个“大笨贼”。

标本室近44,400份植物标本中,当中约有302份模式标本,包括香港区花洋紫荆。模式标本是独一无二,世界上每个植物种只有一个相应的模式标本,日后对该植物的鉴定有任何争议,均以该模式标本为准。制成一份标本,并不容易。标本采集员先要在外收集标本,再放在“玉扣纸”上两星期,压干水份。然后存放在摄氏零下30度72小时,再经钉装及鉴定,就可成为标本。一般而言,制作标本需时一至两个月。

标本室部分标本如下:

自中学开始就喜欢植物,到现时掌管整个标本室,旁人眼中看似沉闷的工作,彭权森却十分享受。彭权森最难忘是曾参与编著中、英文版的《香港植物志》。已出版的英文版《香港植物志》于2014年获国际植物分类学会颁发恩格勒银质奖章。彭权森指,这是植物分类学界的最高殊荣,获得此奖,他形容是“莫大荣誉”。

英文版《香港植物志》于2014年获国际植物分类学会颁发恩格勒银质奖章。(罗俊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