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载】洋紫荆被去洋化变紫荆花 学者:两品种极大分别
“紫荆”与“洋紫荆”,两者只差一字,本质却完全不一样。
洋紫荆是本港的市花,这紫红色且具香气的花种,被选为香港区旗及区徽图案绘制的样办。然而《基本法》中,市花洋紫荆的“洋”字被去,结果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五星花蕊被略称为紫荆花红旗,区徽中间是五星花蕊也被称为紫荆花。有“树博士”之称的香港大学地理学系讲座教授詹志勇直斥,洋紫荆与紫荆花两者外形无相似处,论外观品种分别极大,去“洋”化是混淆视听:“名不正,言不顺。”
洋紫荆首现香港 紫荆内地盛产
洋紫荆(Bauhinia blakeana)是本地植物,1880年被一名神父在港岛薄扶林首先发现,其后于1965年被市政局选为市花,同时被画于香港市政局旗上的图案,寓意香港这个远东海港,有如香港首棵发现的洋紫荆一样珍贵。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用洋紫荆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样本。
洋紫荆的图案虽被采纳,但《基本法》文本没有给它一个名份。翻查《基本法》中文版本,洋紫荆的本来“洋”字被消失了,变成紫荆花: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中间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
记者再翻查《基本法》的英文版本,中文字眼为“紫荆”,但英文版本仍用bauhinia,即洋紫荆:
The regional flag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a red flag with a bauhinia highlighted by five star-tipped stamens. The regional emblem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a bauhinia in the centre highlighted by five star-tipped stamens and encircled by the words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Chinese and " HONG KONG" in English.
翻查渔护署香港植物标本室网页资料,紫荆花是外来物种,属苏木科,学名为Cercis chinensis Bunge;至于洋紫荆,则为原生物种,同苏木科,学名为Bauhinia x blakeana Dunn。
长春社总监苏国贤指出,《基本法》所提及的紫荆花,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盛产于中国,是灌木。他指,虽然洋紫荆和紫荆有亲戚关系,但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苏国贤解释,两者是同“科”不同“属”,而且紫荆在港不常见,仅在动植物公园有栽种。至于《基本法》将洋紫荆写成紫荆花,是否为了殖民化。苏国贤认估计当年撰写《基本法》人士对植物学名不熟悉,故将两者混淆:“有啲乱,至于系咪特别排除个‘洋’,真系唔知。”
至于是否需就基本法用字作修订,詹志勇就指,修改《基本法》“好大件事”,但如果有机会作修改,他不反对,因为可令事件更清晰:“不要混淆视听,名不正,言不顺,搞清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