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破解美国曱甴基因组图谱 发现7新致敏原 或有助治疗过敏者
保持环境卫生非常重要,否则就会惹来各种蛇虫鼠蚁,例如人见人怕的曱甴(蟑螂)。除了心灵上受惊怕,更可能令身体出现过敏。中大医学院教授就透过对美国曱甴进行基因组测序和致敏原鉴定,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国曱甴基因组图谱,发现7种新型致敏原,或有助清楚过敏疾病患者的致敏原,并设计有效免疫疗法。
曱甴占致敏率在香港达45%
中大医学院对美国曱甴进行研究,包括基因组测序和致敏原鉴定,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国曱甴基因组图谱。医学院儿科儿科学系教授梁廷勋指,会进行这次研究是因为香港人普遍都有过敏疾病,包括哮喘、湿疹或过敏性鼻炎(即鼻敏感)等,而曱甴除了令人心灵上过敏,原来也会令人身体过敏。
梁廷勋表示,本地过敏患者中,曱甴占致敏率达45%,是仅次于尘螨的最常见致敏原因,“虽然社会对此认知在过去20年已提升,但始终缺乏曱甴致敏原完整资料,令诊断缓慢。”
临床测试找到曱甴混合致敏原
现时要检查过敏患者致敏原,就要做皮肤点剌测试。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徐国荣解释,皮肤点剌测试是把不同致敏原的萃取物,用针头刺进患者皮肤,并观察有否红肿,就知道患者的致敏原为何。
“我哋有几个案例,分别有咳嗽同鼻塞流鼻水的男童,出现弥漫性荨麻疹、即俗称风赧(音近难)的13岁少女和10岁男童,都喺点刺测试中揾到曱甴混合致敏原,但咁揾实在太麻烦,好难分办致敏原。”
新基因组图谱寻致敏原 或能针对治疗
徐教授认为,要知道致敏原,就要清楚其基因图谱为何。生物医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熊庆就通过曱甴致敏患者的血清,验出7个新致敏原。同时建构新的基因组图谱,令美国曱甴的致敏原拓展到20组。
可助更准确地知道过敏患者致敏
徐教授表示,现在可以找到更多种的曱甴致敏原,就可以更准确地知道过敏患者的致敏原,并作出免疫治疗。梁教授解释,免疫治疗是令患者不断接受同一种致敏原,并令患者身体慢慢接受,“不过前提当然要知道系边一只致敏原先,所以我哋今次揾到更多致敏原系好重要”。
不过预防胜于治疗,梁教授提醒大家最重要保持环境卫生,特别是即将迎来潮湿的天气,“曱甴系视乎温度而活跃,一到夏天就出哂嚟,同埋有嘢食嘅地方都好易引到曱甴,所以厨房要保持干净,我哋知道有居住环境可能较细,煮嘢食同瞓嘅地方好近,但都要提醒小朋友唔好喺床上食嘢。”
一虫与曱甴基因相似 湿热天气要预防
提到潮湿,他们发现有另一种害虫与其极相似,“我哋发现白蚁可能含有同曱甴极度相似的致敏原,所以一潮湿时都好易有曱甴。”他表示只有大家尽力保持卫生。
梁教授补充,他们在重组曱甴的基因图谱时,发现曱甴基因中,有一个重要解毒的基因家族“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能大大增强美国曱甴的基因组。“可能有帮助日后的杀虫剂嘅,会有启发作用。”
他表示已得到政府资助,研制一部致敏原检查机,透过把致敏原放进芯片内并观察数据,然后得出致敏原的种类。“希望各大医院同诊所都可以有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