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发全球首个系统分析“眼底相”侦测脑退化症 过程仅2分钟

撰文: 洪芷菁
出版:更新:

本港每10名70 岁或以上长者便有一位患上认知障碍症,当中超过一半属阿兹海默症。以往诊断阿兹海默症方法不普及或具侵入性,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系统,利用“眼底相”可准确侦测阿兹海默症,准确度逾八成,诊断过程仅需2分钟。

中大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副教授张艳蕾博士、中大何善衡眼科及视觉科学讲座教授兼中大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系主任谭智勇教授、中大莫庆尧医学教授、中大周佩芳认知障碍预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教授、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临床专业顾问区颖芝医生(由左至右)(洪芷菁摄)

当脑内过度积聚淀粉状蛋白等不正常物质,便会导致脑细胞死亡,乃至认知能力退化。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临床专业顾问区颖芝表示,现时侦测淀粉状蛋白的方法,例如正电子脑扫描或通过腰椎穿剌提取脑脊液等,做法不普及或具入侵性。

为解决临床上的限制,中大领导国际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系统,只需“眼底相”即可准确侦测阿兹海默症。

中大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系主任谭智勇称,当视网膜血管或神经有损伤或退化时,会直接或间接反映脑部有类似的血管或神经病变,故可透过“眼底相”帮助评估阿兹海默症的情况。

研究团队利用近 13,000 张来自 648 名阿兹海默症患者,以及 3,240 名认知功能正常人士的“眼底相’,用于研发和测试新系统,而侦测阿兹海默症的准确度为 84%。患者检查时无需直接接触眼球,因此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检查仅需1至2分钟,若分数超过55%,则建议患者须寻求家庭医生、老人科医生或脑科医生作进一步检查。

中大周佩芳认知障碍预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教授建议,患者若出现轻度征状,如开始出现频密失忆已可接受检查。

区颕芝建议,若出现轻微病征,应及早诊断,在病发初期接受治疗,有助预防阿兹海默症或减慢脑退化速度。莫仲棠称,日后有望以眼底相配合人工智能系统,找出隐藏在社区的阿兹海默症高危个案,尽早为这些患者进行各种预防治疗。

72岁陈太是研究的参加者之一,她自2019年起因儿子移民情绪变差,又因疫情减少社交活动,丈夫开始发现她变得焦虑及健忘,经常重复同一问题和忘记练习多年的太极。在出现上述的病征后,她于2020年7月求医,并透过“眼底相”检查确诊,接受治疗后,现时经常重复说话的症状已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