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少年多次打电话滋扰法官及其妻 官斥不能接受囚14日准缓刑
患有自闭症的19岁少年,2020年曾8次致电一名法官及其妻并作无声通话,被控藐视法庭罪,案件今(17日)在高等法院处理求情及判刑。他的代表律师表示,少年经历不幸的童年,他4岁时父母已离异,5岁时母亲因抑郁自杀,父亲又因酗酒及涉毒品等未有照顾他,多年来只是在不同的家庭或院舍等地方成长。他亦捕后亦坦白承认,作这些滋扰电话只是贪玩,并在社工及家人等协助下,本已重过新生,惟案件却一拖再拖。法官判刑时重申,违禁制令滋扰司法人员的行为不能接受,但考虑案件的各样因素后,认为判被告入狱14天,但准缓刑1年,并下令他要支付堂约87,800元。
被告承认8次无声电话历时9分钟
被告陈宝康,19岁,承认在2020年12月6日,致电予一名司法人员及其妻,但致电予该司法人员时没人接听,另6次致电其妻,其妻接了其中3次电话,但都没有人说话。案中涉打的8次电话,历时9分钟。
被告后直认贪玩以为事主是蓝丝
被告因涉违反滋扰法官的禁制令,去年3月被警方拘捕,被告承认在社交媒体telegram的群组,发现两名事主的电话,并说:“我都系一时贪玩,先至玩个法官同佢老婆电话,无下次喇。”他又称,认为事主是“蓝丝”的人,故致电作弄他们。被告去年6月被控不断打电话罪,但律政司同时亦有以民事途径,在高院控告被告民事藐视法庭。被告涉不断打电话的案件,暂时未有处理,并押后至下月18日再提讯。
控方同时就刑事及民事藐视法庭作起诉
辩方律师指,他们曾多次去信追问控方案件进度。控方今早在庭上承认,藐视法庭及刑事起诉,均属同一案情,虽然控方代表强调,被告不会因为同一事件而双重受罚,但法官也指,律政司在一件事情上,对被告同时作刑事及民事藐视法庭起诉,或会令人产生司法不公的印象。
患自闭症童年坎坷
辩方在求情时,亦透露被告童年的不幸遭遇,指被告4岁时父母已离异,他之后被发现患有自闭症等问题,他与母同住,母亲有暴力对待他,惟母亲于他5岁时自杀,他的父亲又因涉毒品及酗酒问题,被告之后在社署监护下直至现在,并被安排在不同的小组家庭下生活,又他又经常受到同济排斥,曾转校数次,又因他有自闭症,难与他人相处及建立其社交网络。
在欠缺管教受社会环境影响
2020年被告17岁,他在一个欠缺管教及关怀的宿舍生活,又因其病情影响,难跟从规矩。他后来在流览社交媒体的群组时,发现到两名事主的电话,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所影响,及群组内的讯息影响,以为事主是“蓝丝”,才会犯上本案。但被告只是作了这次事后,便没有再犯,精神及心理专家均指,被告因为缺乏指引,加上受其自闭症等症状影响,因一时冲动,未有想及后果才作了该些行为。
本已重过新生活却因案件延误受压
律师又指,被告因这事后,其父亲及家人开始留意到问题,他现已搬回与父亲同住,亦理解到他现已是成人,做事要考虑后果。他本亦已重新开始,曾当外卖员及在餐厅工作,却因这案被拖了两年,承受很大压力。
官接受被告犯案时不成熟及受病情影响
法官高浩文在判刑时指,虽然控方认为同案滋扰司法人员的案件应该判监,法官亦同意在某些案件是必须的,但他也考虑到本案被告犯案时并不成熟,同时亦与他患有自闭症,当时未必意识到行为的后果,或会藐视法庭。而被告在本案的行为,相较亦属轻微,似是恶作剧多于滋扰。法官认为,被告现时的处境,相信他将来的前途已亮出光明的一面,但就其藐视的行为,判监仍无可避免,但可缓刑处理。
案件编号:HCMP 219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