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估算世纪末酷热天气或长达4个月 倡多区增设夜间避暑中心
本港今年7月酷热日数打破历来纪录,香港中文大学团队研究更预测,本港极端高温天气在未来日子会愈来愈多。中大与其他大学联合研究,估算如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没有改善,世纪末的酷热天气日数将增至126天,热夜达136天,即由5月至8月几乎每日都是酷热天气。
研究又指,现时的夜间支援设施如临时避暑中心,从分布地点、范围和数目上不足以应付未来需要。团队建议政府考虑在热夜风险较高,而长者、低收入人士和无家者较多的地区增设夜间避暑中心,例如深水埗、油麻地及土瓜湾等;亦要改善避暑中心的设备、环境和管理。
▼7月24日 天文台录得36.1度创7月新高▼
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与其他大学进行联合研究,估算如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没有改善,世纪末由5月至8月几乎每日都是酷热天气,甚至在4月和9月亦出现酷热天气。团队认为:“今年的酷热情况只是开始,极端高温天气在未来将会持续更长时间,最高温度更高,而且出现得更频密。”
现时当酷热天气警告于下午4时半仍然生效,政府会开放全港19间夜间临时避暑中心供有需要人士入住。统筹研究的中大建筑学院教授吴恩融认为,现时临时避暑中心不论在分布地点、范围和数目上都绝对不足以应付未来需要,而部份酷热风险高或甚高的地区如彩虹和土瓜湾,均不设避暑中心。他又指,在最需要的小规划统计区内,如沙田、大埔、屯门或北区等,亦没有设立避暑中心。
吴恩融指,改良及优化公园和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降温设施亦相当重要。他解释如有更多可供乘凉的户外公共地方,长者、住在㓥房或家中无冷气的基层市民可多个选择,在酷热天气下仍可在户外运动或享受绿化环境。
他建议政府或非牟利机构可在人流较多的社区空间增加“酷凉地点”或“城市绿洲 ”,即设置户外喷泉、嬉水区、喷雾等设施,以降低周边的环境温度;而政府亦应考虑深水埗、油麻地及土瓜湾等增设夜间避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