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大厦重建|二期清拆在即 街坊追忆四代同堂相守半世纪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屹立逾半世纪、依山而建的筲箕湾明华大厦,迎来第二期拆卸重建在即,但岁月洗礼不灭街坊于邨内的满载回忆,手执旧照的两母女拾级而上,重返旧居外怀缅,左邻右里挤满屋外的中央走廊,夹道祝贺诞子之喜、与另一半于屋邨内的惊喜邂逅,一家十一口,锐变至四代同堂,各怀美好时光。
房协即日起推出专题网页,重现邨内的人文故事及集体回忆,亦拟于重建后设立展览空间,展示社区情怀。

+21

80多岁的郭婆婆,育有八名子女,自1965年迁入明华大厦,一恍已大半世纪,由昔日的一家十一口,转眼已四代同堂。她最难忘邨内街坊的人情味,如70年代初诞下儿子后,获街坊热情庆贺,“早上六点几就拍门,又帮手洗菜、整嘢,我屋企细,就喺厨房搭条水喉出去天阶(中央走廊)。”其旧居已清拆,获调迁至邨内新单位,她笑谓,“住在楼下几十年,现在住高层,都几新鲜”,虽然不舍昔日情怀,亦明白旧楼始终要拆。

郭婆婆及女儿凤玲于明华大厦居住逾半世纪,手执昔日旧照,感触良多。身后则是两人旧居,凤玲当年于露台整理仪容时,邂逅另一半。(卢翊铭摄)

女儿凤玲则在此度过成长岁月,“大家小朋友通处跑,家家户户唔使闩门”,亦见证屋邨今昔变化,那些年未有煤气煮食,邨内特设“火水站”,居民毋须下山亦可订购火水燃料,“一讲返起大家都记得,系集体回忆。”

曾经于童年时留下不少足迹的“氹氹转”,已随时代变迁消逝,今日已改建为篮球场,她笑谓,“我都已经抱紧孙,弄孙为乐。”

屋邨内以前设有“氹氹转”等游乐设施,凤玲曾于童年时留下美好回忆。(房协提供)

明华大厦亦是凤玲与丈夫邂逅之地,她重提旧事时不免泛起甜意。两人虽是同事,惟本无交集,但凤玲某天清早于家中露台梳头,突发现有人定睛张望,“佢话‘咦?原来你都系住呢度㗎?’之后佢返到公司,就好大胆咁约我。”

她后来更得悉对方曾于自己经常光顾的邨内茶餐厅做暑期工,更觉缘份一线牵,“交往后觉得佢好老实同孝顺,人品又好”,遂答应下嫁,婚后随丈夫留守明华大厦,亦得以继续与父母相邻。

黑白照及彩色菲林相的进化,亦见证凤玲一家的成长回忆。(卢翊铭摄)

房协经理(物业管理)曹可欣职责主要是邨务管理,以及向居民讲解重建资讯及编配单位等,她说“有时都好似充当辅导员角色”,曾有夫妇因调迁安排意见相左,前往办事处寻求协助,两人终达成共识,“之后喺邨口撞返,佢哋话已经适应新环境,见到佢哋开心我仲开心。”

凤玲珍藏多期由屋邨办事处出版的明华大厦季刊,“由创刊号储到依家。”她直言,每次翻阅时,不少回忆涌现。(卢翊铭摄)

明华大厦展开第二期重建工作,房协今日起推出“细说明华”专题网页,重现邨内的人文故事及集体回忆,房协会拣选邨内的通花墙及怀旧信箱等珍贵物件予以保留,稍后亦将于重建后的新屋邨内设立展览空间。

房协于2011年宣布分三期重建明华大厦,第一期已于去年竣工,第二期重建安置工作已展开,预计清拆工程将于今年开始。(卢翊铭摄)

被誉为房协重点重建项目的明华大厦,占地逾34万平方呎,共13幢大厦,从1962年至1978年分批落成,屋苑以房协创办人之一何明华会督( Bishop Ronald Owen Hall)的中文译名命名,是房协辖下最大型的屋苑之一。

明华大厦名人辈出,天王郭富城亦曾是昔日旧街坊。

1966年2月10日,,时任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明华大厦牌匾揭幕典礼。(房协提供)

房协于2011年宣布分三期重建明华大厦,第一期已于去年竣工,共提供966个出租单位。第二期重建安置工作已展开,预计清拆工程将于今年开始,整个明华大厦重建工程预料将于2035年完成,届时可提供超过3900个单位,包括2,500多个出租单位、750个资助出售房屋单位和约600个“长者安居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