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专才”透过志愿机构入校执教 校长:师生双赢 

撰文: 何敬淘
出版:更新:

“你们都犯了许多编程初哥的错误。”90后教师张逸飞在学校的STEM实验室,指导中二生以简单编程移动机械车。早于小学时期已经接触编程的逸飞,会写网页,现在透过志愿机构Teach4HK(良师香港)与学校的协作计划走入校园成为教师,希望带领对STEM感兴趣的学生走得更远。
参与协作计划的校长认为,专才到校,可以双赢,“经验有助学生、老师有时间写课程。”

电脑科科主任谭慧芬、校长游美斯、教师张逸飞和副校长冯幼晖期望帮助在STEM有潜力的学生发挥得更好。(何敬淘摄)

政府着力推动的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教育,2015年首次在施政报告出现,不少学校或由老师兼教、外出参观、考察探讨相关课程;而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觉中学则透过Teach4HK(良师香港)觅得专才到校身教。

去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逸飞,在毕业前曾gap year一年到电子仪器公司实习,在短短一年间,他曾参与为生产机器研发零件,促进生产速度;又联同同学及教授在国际太空科研论坛就教育范畴撰写论文和演讲;他的经验令他走得更远。

逸飞透过志愿机构“良师香港”的计划走进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觉中学担任老师一年,由于资金所限,薪酬比正规教师较低。不过,逸飞明言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正规课堂,如果学生有自己想实践的计划,我也会提供协助。”

逸飞早在小学便对编程有兴趣,开始“落手落脚”砌模型、写程式,是一名自造者(Maker),酷爱将创意变做实体。现在学生在编程和创作碰上的钉子和难题,不少逸飞都亲身尝过,不时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导学生。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觉中学有香港首间“乐高教育校园实验室”,利用乐高积木套件帮助编程学习。电脑科科主任谭慧芬表示,“有实物的编程科比以往只在电脑以程式画图有趣得多,学生也学得更投入。”(何敬淘摄)

校长:逸飞的经验绝对可以帮到学生
事实上,该中学一早就重视STEM教学,不过每位学生对相关学科和技术的“起点”不同,课程编排和教师支援都相当重要。校长游美斯表示,良师香港的计划为学校带来双赢,“(逸飞)可透过课堂教导学校相关的知识,他的经验绝对可以帮到学生,而原有的老师有更多时间写课程,规划好课堂的安排。”

游校长坦言,期望有更多有科研背景的人走入学界,而事实上,该校的冯副校长曾任工程师,对学校推动STEM而言,可谓如虎添翼,他亦为学校引入CAD/ CAM设计软件课程以及激光切割技术。加上逸飞的加入,亦令学校的“军师”团队更强大,该校学生不时在公开的STEM比赛摘下奖项。

Sunny希望透过以往与工程有关的经验,提升学生对STEM的兴趣。(何敬淘摄)

土木工程师转到小学教书
除了逸飞,曾任土木工程师的Sunny在良师香港的计划下走入小学,教授数学和常识科,亦在学校推动一些STEM教学活动。Sunny平日会提醒学生细心留意日常的大小事物,亦会和学生分享工程师的经历,希望以了解为第一步,启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Sunny认为,STEM教育重视亲身实验,“实验结果不成功的情况时有发生,希望学生可以透过try an error(尝试失误)而明白人生许多时都不是一步就做到预期的效果。”

香港社会愈来愈重视STEM教育,但相关的师资配套值得关注。(何敬淘摄)

良师香港创办人陈君洋表示,计划最想做到的,是协助基层学校,现时学校和参加者的反应都正面,日后有意扩充计划,招揽更多对教育有热诚,且具多元化才能的人才走入校园,STEM背景是其中之一。陈君洋明言即使一年后参加者不留在学界,只要将前线的体会带到各行各业,一样有助外界更了解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