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征费|环保署目标2023年中征费 专用袋有防伪设计用特别字体
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征费)条例草案于上月底在立法会通过,酝酿近16年的垃圾收费,终于事在必行。政府早前透露,条例通过后,会设18个月准备期。
环保署副署长陆嘉健近日接受多间传媒访问时透露,港府内部目标是于2023年中正式实施,不过届时亦需视乎经济、疫情再决定。他形容,虽然目标具挑战,但条例通过后,可展开更多准备工作,有信心达成。
征费实施后,市民需使用指定垃圾袋弃置垃圾,准备期内会免费派发,往后将会收费。环保署表示,指定垃圾袋的具体设计未落实,但有防伪特征,同时会采用特别字体,亦会印上二维码(QR code),以及胶袋批次编号。一旦出现次货,市民亦可退换。为防有人违规弃置垃圾,当局将研究于垃圾站设闭路电视监察。
港府早前透露,条例草案通过后,将设18个月准备期,之后正式生效,并有6个月适应期,期间市民如违规,执法人员会先警告。环保团体质疑时间太长,担心实施征费日期最终不了了之。
陆嘉健近日受访时披露,港府内部目标是2023年中正式实施征费,形容为“deadline(死线)”。他表示,18个月准备期确有挑战,但条例通过后,部份准备工作可同时开展,故有信心完成。不过他亦称,假如届时经济环境差,疫情严重,便未必是征费生效的好时机。
明年3月为指定垃圾袋生产合约招标
条例通过后,港府其中一项工作便是为指定垃圾胶袋招标。环保署首席环境保护主任胡劲欣表示,预料2022年3月展开第一次招标,9月会开展第二轮,预留时间予胶袋厂准备。她透露,大约需6至8间本地中小型胶袋厂生产指定垃圾袋,现时有约30间厂表达意向,全部均有10年或以上制造经验,预计届时胶袋每月每间厂总产量达900万至1,200万个,即全港月产最多9,600万个。
指定垃圾袋将有防伪特征
胡劲欣表示,按现时的户数及商户数量初步推算,每日全港大约消耗300至400万个胶袋。不过估计征费生效后,市民会减少弃置垃圾。谈到指定垃圾袋的设计要求,她表示,每个袋需要有五成物料可回收,每个分三层,中间一层为回收胶。根据近年的研究结果,将不会使用生物降解款式。
她续指,垃圾袋会有特征识别,包括采用特别字体,另会印上QR code供市民连结至相关网站及应用程式。垃圾袋上亦印有批次号码以供辨别,一旦出现次货,市民亦可以替换。她又透露,垃圾袋有防伪特征,但未有进一步详情。
再考虑路旁垃圾桶的设计及放置数量
垃圾征费的其中一大争议,是如何确保市民使用指定垃圾袋。陆嘉健承认,确实难以完全避免,即使台北、首尔等已实制垃圾征费的城市,仍有人会胡乱弃置。
环保署助理署长郑懿嘉表示,即使是单幢楼、三无大厦,都需使用指定胶袋,除透过教育、宣传,港府亦会考虑于垃圾站设闭路电视监察,警剔市民,并针对犯法黑点执法。她强调,现时非法弃置建筑废料的黑点亦设有闭路电视,会放置告示,提醒已安装有关设施。另外,计划生效后,会视乎情况,再考虑路旁垃圾桶的设计及数量。
正研究初期免费派发指定垃圾袋安排
港府亦计划,在条例通过后初期,向市民免费派发指定胶袋以便适应。陆嘉健透露,当局正研究以派发胶袋换领券形式处理,但仍要考虑细节。另外,港府去年推出绿绿赏积分计划,他表示,市民日后或可用积分换领指定垃圾袋。
至于厨余回收的问题,陆嘉健表示,回收厨余并不容易,因为不能隔夜,现阶段只能处理食肆厨余。他表示,处理家居厨余更复杂,如果每户将厨余拿到屋外,由于太多汁液,或引起卫生问题。被问到现时厨余厂未能处理所有厨余,当局回收后,会如何处理剩下的厨余时,署方未有正面回应是否选择弃置。当局强调,希望从源头减少厨余,并正兴建新的厨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