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港版Gerrymandering鎅走建制多过泛民
十九世纪初期,美国麻州州长杰利(Elbridge Thomas Gerry)为确保民主共和党在州议会选举赢得更多议席,成立一项法案,将麻州州议会选区重划,让敌对的联邦人党票源集中在少数选区,保障民主共和党候选人不成比例地当选。其中一区被重划后,形状似蝾螈(salamander),政敌将杰利的姓氏(Gerry)与蝾螈的字尾(mander)组合而成“杰利蝾螈”(Gerrymandering),影射为保障党派利益而不公地划分选区的方式。
“杰利蝾螈”除了在美国、新加坡的选举发生外,香港的区议会选举亦因多次重划选区,被部分泛民质疑是政府为增加建制党派的议席所为。在今届区选中,共有109个选区遭重新划界,虽然选管会声称所有划界建议,均因应各区人口变化,现有地方行政区分界、社区独特性、地方联系的维持,以及有关区域或其部分的自然特征,如大小、形状、交通方便程度和发展等重划;不过,受访的泛民区议员均认为,选管会在划分选区时有政治考虑。
十九世纪初期,美国麻州州长杰利(Elbridge Thomas Gerry)将麻州州议会选区重划,保障民主共和党候选人不成比例地当选。其中一区被重划后,形状似蝾螈(salamander),政敌将杰利的姓氏(Gerry)与蝾螈的字尾(mander)组合而成“杰利蝾螈”(Gerrymandering)。
Gerrymandering在美国及新加坡的选举中,是助执政党取得更多议席的手段,成效亦明显,可是在香港暂成效不彰。根据政府的资料,去年的区议会选举,共有109个选区的分界重划。《香港01》记者翻查这109个选区的选举结果,研究重划选区后,对区议员争取连任有何影响,结果发现,在这109个选区当中,共有15名区议员连任失败,包括4名泛民(包括民协主席莫嘉娴)、10名建制派及1名独立人士。
建制派“损兵折将”似乎较泛民多,例如在沙角选区担任了16年区议员的杨倩红,今届不敌新民主同盟新人陈兆阳,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在马鞍山颂安亦遭工党叶荣击败,还有从2003年起在逸东邨南担任区议员的老广成,今届重遇12年前的宿敌郭平,同样遭击败。
最惨烈的例子是独立的杜本文,从1982年起当选九届阿公岩区议员至今,长达33年的区议员生涯被迫划上句号,可见重新划界对泛民及建制派同样有影响,建制派损失的资深区议员也不比泛民少。
2011年,马头围的预计人口为16,970,与政府定出每个选区的居住人口标准(16,964)的偏离幅度只有1.81%,经重新划界后,今届马头围的预计人口为19,205,与标准人口的偏离幅度增至13.21%,莫嘉娴指这一区突然多了很多居民,“选管会常以平均分配各区人口及维持地方联系作理由改划分界,但G15的土瓜湾北,两届区选的人口分别只有13,160及13,368,是九龙城区最少人口的选区,对其他有18,000甚至超过20,000人口的选区来说,很不公平”,莫嘉娴质疑土瓜湾北选区长期维持于较少人口,“是否想保住李慧琼”(李慧琼在该区担任了16年区议员,今届亦成功连任),“选管会说要平均分配各选区的人口,为什么多年来都不变动土瓜湾北的分界?如果拉上补下的话,今届九龙城区甚至可以少一个选区”。莫嘉娴亦表示,选管会的划界方法奇怪,“正常是以街道来划分,但雅丽居前面根本不是一条街”。
2007年,选管会以石硖尾邨开始清拆重建为由,取消南昌东选区,将其瓜分入四个选区;2015年,选管会以旁边的南昌北、石硖尾及南昌南选区人口超出上限,重设南昌东选区
被问及重新划界对民协是否不利,莫嘉娴直指该党一直遭针对,“已故党友梁𪲔的选区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2003年区选梁𪲔在南昌东大胜对手,到2007年时,选管会以石硖尾邨开始清拆重建为由,取消南昌东选区,将其瓜分入四个选区,梁𪲔被迫空降南昌北,以14票之微不敌对手,失去议席,2011年他再度败选,“但今届选管会又以旁边的南昌北、石硖尾及南昌南选区人口超出上限,重设南昌东选区,这是什么意思?”虽然重设南昌东,但只包括部分石硖尾邨,其余的归入石硖尾选区,“怎可能一条邨分属两个选区?这不是违反社区联系性吗?”她认为,即使在分界咨询期时提出反对也没有用,因选管会只会以“人口超出上限”及“违反社区联系性”两个理由来反驳泛民,“总之是他们说了算”。
区诺轩:选区不应“划得太细”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表示,杰利蝾螈在美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选举中十分常见,是有利于执政党的选区划分。他指出,杰利蝾螈在实行单议席单票制的选举(如香港区选)影响较大,“划走20%人口,已可令你输掉议席”,在实行比例代表制的选举(香港立法会选举)的影响则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