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中小学大半年8000人退学 校长:移民渐增、缩班杀校难免
本港移民成风,公营中小学出现退学潮。同一学年比较,去年10月中小学共有约47,000个剩余学额,今年6月却大幅升至逾55,000个,升幅近17%,即近8,000人退学。
小学的剩余学额升幅尤其显著,大半年间增加近5,400个,增幅达75%。有校长认为,移民是其中一个退学潮的原因,而小学生亦多数举家移民,因此退学人数远超中学生,预计缩班及杀校在所难免。
▼6.30机场送机情景▼
小学剩余学额大增75%
根据教育局学生人数统计报告,本港公营小学去年10月有300,521个学额,293,323人入读,即剩余学额有7,198个;同期公营中学则有297,610个学额,有257,673名学生,即剩余学额有多达39,937个。有关数据包括官立、津贴、按位津贴学校,不包括直资、私立及国际学校。
大半年过去,教育局今年6月的统计显示,公营中小学的剩余学额共增加7,999个。小学的剩余学额增加5,389个,达到12,587个,增幅高达75%;中学的剩余学额则增加2,610个,升幅约6.53%,累计增至42,547个。
张勇邦:移民人数愈来愈多
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主席张勇邦表示,未有以往剩余学额的数据,学生退学成因多包括移民、跨境生因疫情不来港等,不清楚主因,他同意移民人数愈来愈多,估计占比不少。
至于小学生退学明显较中学生多,张勇邦称中学生可独自到海外升学,而小学生多数举家移民,“中学生方面,阿哥去外国读书,细佬唔一定要去;但小学生要到海外升学,唔能够照顾自己,父母同其他兄弟姊妹都要一齐走,小学退学人数就会多啲。”据他向家长了解,一名学生入读海外环境较好的学校,生活费连学费一年可高达50万元,“中产家庭移民与否,对剩余学额最影响,基层家庭难以负担昂贵费用,富裕家庭多数都唔系读公营学校。”
张勇邦估计,移民趋势持续,即使加大力度落实小班教学、分配学额,缩班及杀校危机在所难免。
叶建源:受欢迎学校收到更多插班生
立法会前教育界议员叶建源认为,学生在本地转校或海外升学,一般都选择在学期完结时,但数据反映同一学年都有退学潮,估计移民是最大原因,小学生占多数可能是家长希望小朋友提早适应环境。
他认为,退学潮下家长会为子女选择受欢迎的学校,预料有关学校有更多插班生,“层层递进上去”,因此受影响的并非个别学校,而是全个教育界,促请教育局做好协调、小班教学工作,避免缩班、杀校等负面情况出现。
教育局:已放宽小学批班准则
教育局表示,会继续密切留意学生人口的变化,以及港深两地的防疫抗疫政策、出入境管制等,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并鼓励业界及早规划,务求确保学校体系的整体持续发展和善用资源,保持教育质素。
至于小一学龄人口回落的事宜,教育局称早于2018年已与业界商讨有关的应对措施,并由2019/20学年起实行针对性纾缓措施,当中包括放宽学期初点算学生人数后需减班学校的批班准则,由25人一班下调至23人一班,并会随该届别学生逐年推展至小六;而因小一学生人口下降以致总班数减少而出现的超额教师,如在下学年开始前未能透过现行处理超额教师机制获吸纳,或在他校觅得教席,可获保留最多三个学年。
当局认为业界普遍支持有关措施,同意能协助学校稳定教师团队。中学方面,按现有资料,整体中一学生人口在2017/18学年开始逐渐回升,教育局已与业界就应对的方向及策略框架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