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生缺持续进修机会 教大青年特教学苑设桌游花艺课程助觅出路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知识型社会重视终生学习及持续教育,不过,特殊教育需要学生(SEN生)离开中学校园后,却一直苦无机会进修。教育大学去年6月成立“赛马会特教青年学苑”,为中六毕业的SEN生提供为期一至三年的应用及培训课程,例如桌上游戏、花艺设计、摄影及媒体创作等,又安排职场实习,让学生增值知识及技能。
有已修读一年课程的肢体残障生表示,以往对前路感到迷惘,即使较身边特殊校同学幸运,中学毕业后可入读技能学校,但难寻觅到理想志向,直到报读学苑课程后,发掘对花艺的兴趣,拓阔她对未来的想像。

25岁的黄凯晴修读课程后对花艺感到兴趣,日后有意投身相关行业。(胡家欣摄)

左眼失明凯晴 一度感前路迷惘

25岁的黄凯晴三岁时脑部出现异常白影,六岁接受手术,将受影响部分切除。惟手术后她左眼完全失明,理解能力变得较一般人弱,左边身体行动不便,小学起入读香港红十字会肯尼迪中心渡过。

2018年凯晴应考五科文凭试,成绩“全军覆没”,升学无望。环顾身边同学,少数文凭试成绩优异的继续升学进修,大部分则到庇护工场工作,她说身体能力尚可,故到展亮技能发展中心,修读办工室实务课程,“想试下自己能否适应系社会做嘢。”不过,修读一年半后,她发现课程非切合其所需,也非其志趣所在,一度对前路感到迷惘,幸从朋友得知教大开设青年学苑,让特殊生持续进修,探索更多出路,去年暑假转读相关课程。

教大上课 发现对花艺有兴趣

过去一个学年,她在教大校园上课,感受“大学”生活。她指对个人成长不少,学会时间管理,对学业更“上心”。她说享受在各个课程中,体验不同兴趣范畴,特别在学习插花的过程中,发掘到对花艺的兴趣,日后有意投身这个行业。距离毕业尚有两年,她与一众学员积极累积职场经验,本月初在商业机构展开一个月的文职实习,“如果无呢个课程,可能都系喺屋企,唔会咁多工作经验”,亦未必开拓到对未来的想像。

课程不具资历认可 重应用实践、培养协作沟通能力

教大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获实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款1,800万元,去年成立“赛马会特教青年学苑”,向特殊殊教育需要的中六离校生,提供为期一至三年的大学校园持续教育课程。课程涵盖生涯规划、桌上游戏、花艺设计、摄影及媒体创作等,学生毋须缴付学费,毕业后可获颁结业证书。

学苑校长苏建群表示,课程非走学术路线,并没有资历认可,但透过应用课程及培训,和培养SEN生解难、协作及沟通等九种共通能力,装备他们投身职场。他表示,课程重视实习体验,每个课程的应用学习比例占六至七成,例如修读花艺的学生可到花店学插花,修读“生态园”课程的学员可到农庄实践有机耕作等。他指,学苑也尽力安排学生到机构短期实习,目前有三分一学生获聘,分别到资讯科技公司、电竞公司及非政府机构等工作。

苏建群指,学苑本月起招收新一批学生,学额大约35个,去年吸引约140人报读,反应非常热烈,最终取录38人,学员大多患有自闭症、过度活跃症及智障。

教大赛马会特教青年学苑总监冼权锋(左)及校长苏建群指,SEN生离开中学校园,仍然有持续教育的需要。(胡家欣摄)

庇护工场停留入信封职训 倡教局提供SEN生持绩教育

目前全港有近6.5万名SEN生,当中有8,290人就读特殊学校。学苑及中心总监冼权锋表示,SEN学生完成中六后,主要有三个出路,成绩较好的可到大专院校升学,成绩较逊的则到职训局辖下的技能训练学校,有多重残疾或智障的特殊生,则会到庇护工场或日间展能中心。他指,不少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反映,SEN生的多元出路属假象,特别是非主流学校的一群,除非在劳动市场获聘,否则大多只能选择最差的第三条路。

冼权锋指,庇护工场或日间展能中心,至今仍然停留复康概念,“只系畀一个位置去安置SEN生”,有关的职业训练追不上社会发展。他举例,工场一般获外判“入信封”、“入筷子”等包装工作,但这类工作已逐步被工业生产取替,继绩维持相关职训是不合时宜,无助SEN生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他认为随著社会进步,所有特教的离校生均有持续学习的需要,惟大部分未有资格升读大专院校,建议教育局为SEN生提供持绩教育的机会;社署亦应逐步改革庇护工场,职业训练以外,再加入教育元素,发展他们九大共通能力,以助适应及投身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