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障跑手结伴奔跑六载 伴跑员冀社会迈向共融

撰文: 罗嘉凝
出版:更新:

如果人生是一场赛事,智障人士自出娘胎,仿佛已落入一条异于常人的跑道。
身为跑手的韦德娴(Iris),6年前成为智障人士区家良的伴跑员,由开始时认为智障人士是“受保护动物”,后来渐发现他们与常人无异。有人嫌弃智障人士跑得慢,甚至揶揄“傻嘅都跑步”,韦德娴希望身体力行,令社会一步步迈向共融。
摄影:黄宝莹

甫到运动场,家良即时拔足狂奔,Iris即时陪跑。

韦德娴与家良排排坐受访,其实是韦德娴一味讲,家良在旁眼望望,间中插嘴讲声“钟意”、“跑”,直至移步至运动场拍摄,家良突然变得生猛,又单眼又畀“V”字手势,韦德娴说“呢个先系家良”,细问之下,一脸“童颜”的家良,原已年届46。

跳舞破冰

家良属中度智障,患有唐氏综合症,现居位于黄竹坑的弱智人士宿舍,母亲已逝,父亲年迈,两位兄长不时前来探望,假日接他短暂回家;韦德娴则是学校图书馆职员,亦是马拉松跑手,家住天水围,闲时在屯门练跑。6年前相遇,始于社工鼓励家良跑步,韦德娴成为他的伴跑员。

2011年,两人首次参加三公里赛事,家良全程不发一言,至完成赛事,等穿梭巴士时,家良突然兴起教她跳舞,韦德娴觉得“好有趣”,暗自决定往后亦要做他的伴跑员。但家良寡言,韦德娴要经常留意他的眉头眼额,“佢成日会打眼色”,韦德娴边跑边对家良说“前面有嘢食”、“去前面有水饮”、“快啲追佢”,不断抛出短期目标,鼓励他跑下去。

透过跑步,义工刘竺文(左)和韦德娴(右)走进区家良(中)的世界。

被标签的“受保护动物”

韦德娴则坚持每年陪家良跑步,她曾身体不适,几近需要动手术,幸有惊无险,得以顺利参赛。参赛的轶事亦不少,有次他俩跑步时,家良突然大叫“哥”,原来家良哥哥在道旁帮他拍照,“佢好少跑跑下讲嘢,𠮶年佢好开心”;2014年时,歌手梁汉文主持起步礼后,即兴加入跑步队伍,家良与韦德娴全程跑在梁汉文旁边。

“每年同家良跑一次比赛,我觉得好有意义,好体现到共融。”她笑言,日常社区与智障人士接触机会不多,以前认为他们很需要受到保护,后来发现他们与常人无异,她更积极介绍身边人当伴跑员,“大家都生活喺同一个社会,点解要标签人?佢哋其实无咩咁特别,只系同你有唔同。”

最后一名 最大掌声

“奔向共融──香港赛马会特殊马拉松”于2011年起举办,跑手和伴跑员由1,000名,至今年已升至3,800人,参加者年龄由12岁至71岁不等。东华三院赛马会展翔日间活动中心暨宿舍主任王介君指,有智障跑手不足11分钟跑毕全程,但部分智障人士专注力弱、情绪起伏大,需两名伴跑员陪伴,亦有部分甚至“唔肯行”,伴跑员要出动香蕉等食物作饵。

每年赛道上不乏感人场面,她指出2013那年,有不良于行的智障跑手,在多名伴跑员陪伴之下冲过终点,同时获得全场鼓掌,“每年跑最尾的人,会得到最大鼓励”。她认为,赛事并不着重输赢,旨在鼓励智障人士多做运动,因为智障人士自离开校园后,往往会到工场坐着工作,却鲜有机会做运动,容易导致下半身肥胖。

大家都生活喺同一个社会,点解要标签人?佢哋其实无咩咁特别,只系同你有唔同。
伴跑员Iris

社区鲜有运动设施

高级执业物理治疗师李嘉文表示,不少智障人士的家长会以食物,作为稳定子女情绪的工具,加上智障人士少有机会做运动,以致容易肥胖,心肺功能减弱,增加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风险,但部分过度活跃症智障人士,做运动消耗精力,情绪会较易稳定下来。

而智障人士做运动,他指出需要配合适当器材以及运动计划,部分适合在水疗池打水球、游泳,先提升肌肉力量,继而踢沙包、踏健身单车、做平衡训练,亦可跑步、用划艇机训练下肢肌肉。但他指出,社会忽略智障人士亦须做运动,社区甚少提供合适的器材和场地,例如公众游泳池的下水位置,多设有楼梯或垂直梯,智障人士难以独自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