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治肝癌机|料全归私院 陆志聪倡公私营合作 更多病人受惠
【李嘉诚基金会/肝癌无创组织碎化治疗/Histotripsy 2.0系统】无创治肝癌治疗机Histotripsy自去年11月起,由李嘉诚基金会引入本港,向两间医学院及两间私营医院各捐赠一部。
首部来港的Histotripsy,原先落入玛丽医院,不过早前据悉,最终转至私营港怡医院作培训用途,意味四部治疗机全落入私院。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认为,公立医院“唔争气”,白白浪费一个机会,令人唏嘘,尤其该仪器对香港未来医学发展是一个重大指标。
前医管局港岛东医院联网总监陆志聪则指,医管局在引入新仪器时首要考虑病人存活率、及是否有足够数据,而Histotripsy系统因“出得太快”,因此缺乏临床数据,若其成效得到数据支持,当局可考虑以公私营合作方式,让一般市民也可选择该治疗方法。
李嘉诚基金会至今捐出四部Histotripsy治疗机,目前除了作为临床试验,部份已投入私营服务,预计最终全部置于三间私院,分别是港怡医院、养和医院及中大医院。
首部来港的Histotripsy,原先落入港大教学院医院的玛丽医院,不过有报道曾引述消息,玛丽医院获赠治疗机后,将仪器“投闲置散”,最终会转至港怡医院作培训用途。
病人组织:公院唔争气 获赠后无善用
对于3部治疗机全数由私院拥有,林志釉认为,公立医院“唔争气”,当初玛丽医院获李嘉诚基金会赠送仪器后却没有好好运用,结果浪费了一个机会,“呢啲机会唔系成日有”。他说为此感到唏嘘,尤其是该仪器关乎人命,可改善癌症治疗,亦是香港医疗未来发展的重大指标。
至于为何公立医院未有引入该仪器,医卫局、卫生署及医管局曾称,公营医疗系统应用创新药械有严格既定机制,医管局评估和决定引进新药、器械和其他创新治疗方法时,需确保公平客观及谨慎运用公共资源,考虑安全性、治疗效果有否充分实证数据等。
陆志聪:公院引入新机 先考虑病人存活率及复发率
陆志聪表示,医管局在引入新仪器时,会先考虑有关仪器“系咪啱用”,其次是资源是否足够。当中亦有不少考虑,如职员培训、引入到哪间公立医院及先后次序等。而引入新仪器时,亦要讨论需否向病人收取额外费用,不过这个情况过去甚少出现。
他指,采购仪器最首要的考虑是病人的存活率及复发率,其他如是否无创,加快出院时间等都属其次。同时亦需研究新仪器是否比现有的优良,然后要审视其研究结果、文献及足够的临床数据。若一些有名的国际期刊有刊出该仪器的数据,亦会增加医管局引入仪器的意愿。
Histotripsy“出得太快” 欠临床数据参考 仪器消耗品涉数万
至于今次的Histotripsy治疗机,陆志聪说因其“出得太快”,因此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供医管局参考;仪器亦包含一些消耗品,可能需数万元去购置,相信亦在医管局的考虑当中。他指,如治疗机满足了有关要求,即使公立医院不添置,亦可以透过公私营合作模式,让公立医院的病人可以受惠。
本港目前采用自愿性的“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尚未立法监管医疗仪器。陆志聪认为不理想,如医疗公司推出新仪器时,便应将文件及资料交予有关当局,经审批后再加入表列当中,“安全考虑下,大家放心”。陆志聪同时指出科技日新月异,希望当局在审批时可设法加快进度,或容许“特事特办”,令病人更快得益于新技术。
卫生署表示,早前接获一项超声波组织碎化医疗器械的表列申请,现正就相关安全、品质及性能的要求在处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