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局智慧城市蓝图2.0 靠大数据预测交通情况 灵活调动乡郊渡轮
撰文: 郭晓晴
出版:更新:
政府于2017年底推出《香港智慧城巿蓝图》,其中逾40项措施已完成或分阶段完成。去年年底续推出《香港智慧城巿蓝图2.0》,包含近140项措施。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今(14日)于网上论坛表示,将研究交通大数据系统,助巿民出行。
交通大数据系统助巿民智慧出行
薛永恒表示,智慧出行方面,政府正研究交通大数据系统,以优化交通管理及效率,协助巿民出行。此大数据平台结合交通历史数据、其他地区车流量等,整合及分析交通情况。政府亦设立智慧交通基金,支援与车辆相关的科技研发及应用。
▼创科局长薛永恒简介《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措施▼
+6
薛永恒解释,现时巿民多靠不同现行程式获得交通资讯,但交通大数据系统将能更进一步,帮助巿民掌握实时及未来交通路况、规划行程,例如巿民可透过平台得知三十分钟后隧道的交通情况,从而估计当刻所需的交通时间,安排行程。
假日游客迫爆乡郊 研智慧交通助疏导街渡乘客
另外,薛永恒表示,正深入与乡议局商讨乡郊交通及生活情况,推出“智慧乡村先导计划”相关措施,希望透过科技改善居住于乡郊、偏远地区的居民及旅客生活,例如建设适合乡村较狭窄的道路使用的智慧交通灯,以及透过利用智慧灯柱收集数据,监察交通人流。
▼1.9市民涌大帽山观看结霜▼
+5
由于假日期间或较多游客前往乡郊地区,正常班次的街渡未必能满足需求,例如可利用智慧灯柱监察码头当时人流,甚至渡轮开出前巿集的人流,估计将乘坐街渡的人数,以科技预早通知船公司去安排街渡,服务巿民。
八达通普及挑战流动支付 本港手机支付未普及
回顾《香港智慧城巿蓝图1.0》,薛永恒指,香港巿民早在未推出智能手机前已普遍使用八达通,现时本港约95%的居民使用八达通出行、购物、到餐厅用膳等,“因为这个非接触式的八达通相对较普及,对我们再往前行,即手机付款形成挑战”,香港需要在推动流动支付上“再加把劲,令我们在好之中前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