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半世纪不敌时代变迁 文具店下月结业 老板娘:我哋格格不入
“30年前舖头对面是街市,附近有洗衣店、风行的士,居民、写字楼的人要买日用品很方便。如今四周变成酒吧、酒店,我们(文具舖)就显得格格不入。”这间淹没在石屎森林中、店面约500呎的文具舖“忠诚洋纸文具行”,是63岁老板娘杨燕美(Tina)40多年来的心血。
1973年加入、数年后接替胞姐打理文具店,Tina最怀念是文具生意的黄金时代:“以前9点开舖即电话响不停,做到夜晚8时半才收工,全年做足360日,只放春节假。”奈何随著科技日新月异,大众依赖手机、电脑多于使用纸笔墨,文具舖生意一落千丈:“电话试过两日都没有响过,我以为电话坏,还检查了很久。有时全日没有生意,我坐著也睡著。”
她挣扎了一年多终忍痛决定,下月3日结束小店生意。虽满有不舍,但Tina仍乐观面对,“退休后就多时间陪家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最想学电脑。”
说起尖沙嘴赫德道(Hart Avenue),最易联想到食肆、酒吧与酒店,但细看11号门牌的“忠诚洋纸文具行”,却是不折不扣的“老字号”。这间小店只有约500呎,店内通道狭窄,只能让一人通过,两旁货架上放满书簿、图章、胶水、卡纸等文具。每当客人想出所需货品, 63岁的店主Tina总能在文具海中迅速找到“目标”,更能以流利英文应对外国客人。“好奇怪,店内货物放在哪里、多少钱、有无货,我统统记得很清楚。反而家里的东西放在哪里,我却经常不记得。”
忠诚洋纸文具由Tina胞姐于1968年开设,后来胞姐移民加拿大,80年代由Tina与丈夫接手。Tina自小就是个文具痴,一做就是40多年,“小时候见到可爱的擦胶、花纸,我都会买来储,我也不知道为何喜欢文具,反正就是连行街都会不自觉走到文具舖购物。”说到兴起,Tina即庆由货架找出收藏的花纸簿,翻边边说:“花纸好靓,以前很易买到,现在文具舖都难找了。”
全盛时期日做12小时 圣诞是吸金旺季
紧守舖头多年,Tina最是怀念文具生意的辉煌时期。“(八十年代)附近写字楼、诊所的人,一返工就会打电话来订笔和簿,那时我们有6人单车队负责送货,每人每日至少送2、3转。”Tina续说,黄金时期,该店9点开门电话已响过不停,至晚上8时半才收工,全年做足360日、只放春节假,而圣诞节更是生意旺季:“那时没有兰桂坊,好多人会买喷条玩,店舖门口大排长龙,要用纸箱作警戒线,防止客人冲入舖内。”
她又对“古董文具”如数家珍,不少文具至少有20年以上历史,大部分更已停产。“东英大厦有好多医务所,护士会买日本牌LION‘卡薄’储存病历,20年前已卖375元。写字楼就会买Bostitch‘资料记事箱’,当时都要600元,将电话号码记在每张纸上,扭个转筒就能快速找到名单,不过只剩下一部了,全港应该都很难找到。”
她续说,以前首饰工厂,设计师最爱来买绘图针笔,即使每枝100元至200元,都能日卖10多枝。而摆放60种色彩的油彩笔架,集齐所有颜色,成为画家寻宝地,而主要用色如白色、黑色及红色笔,亦早已售罄,好景时每月可赚5万至6万元。
不敌时代变迁 生意渐走下坡
文具舖挨过2003年沙士风暴,却敌不过电子化冲击,大众依赖手机、电脑多于使用纸笔墨;加上尖沙嘴渐变成旅游区,不少写字楼因贵租而搬走,整个尖沙嘴变了样,生意更是难做,Tina无奈说:“时代进步,文具式微是无可避免,今年都有很多间结业,但很难再有人重开文具舖。”
自结业消息传出后,有熟客提出“顶手”店舖,Tina却直指生意难做婉拒,“无谓害人。现在的人很精打细算,未必注重文具质量和实用性,只要够平,坏了换过也不心痛。”
难舍文具舖结业,Tina挣扎了一年始能豁达面对:“就算不舍都要接受、面对,生活依旧要开心地过,向前望,趁有气有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现时该店减价清货,Tina打算将余下文具赠予本地或内地学校,让学生做劳作之用,并将“古董”文具交给本地收藏家成立的文具展馆,作历史文化展览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