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买东江水贵深圳6倍 曾钰成组智库倡买东江水不包底
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创立的智库组织“香港愿景”发表首份研究报告,指本港每年平均只用了东江水购买量的85%,推算过去10年港府共浪费了45亿港元,又批评港府接受同水不同价的待遇,令港人付出较东莞和深圳的水费贵5至6倍的食水费。报告建议,港府未来不再以包底式的“统包总额”向内地购水,并仿效港铁可加可减机制,订立透明的东江水价格计算公式。
根据立法会文件,香港现时有7成半用水来自东江,并由广东省级企业粤海投资有限公司提供。2006年起,香港以“统包总额”方式购买东江水,即无论香港用水量多少,港府仍须按已协定缴付费用。“香港愿景”今日(11月4日)发表首份研究报告,指实际上香港每年平均只用了购买量的85%,其余15%食水全部因用不完而无输港,推算过去10年香港共付多了45亿港元。以2013年为例,香港共花了37亿元购买8.2亿立方米的东江水,但本港只用了6.12亿立方米,剩余2.08亿立方米无用,价值9.5亿元。
东江水对港售价不但每年增加6%,而且港府在东江水交易上受到不公平对待。报告指出,虽然深圳和东莞均同样买东江水,但香港所付的水费却是它们的5至6倍,占粤海投资有限公司的总收入近7成,价格差异明显。
“香港愿景”名誉高级研究员罗祥国批评,现时港府与粤海投资有限公司签定的《供水协议》,最大问题是投资风险一面倒由香港承担,例如香港用水量的浮动、工资器材等营运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但售水企业仍每年加价6%。
报告建议港府不再“包底”,改而以“按量付费”加上“需求风险摊分”的方式计算电费。罗祥国认为,为确保遇上百年一遇旱灾时,香港仍有足够的淡水供应,港府有责任与粤海投资有限公司摊分风险,但毋须全盘埋单,至于详细比例则有待研究。
“香港愿景”又建议加入类似港铁的“可加可减机制”,设计出“水费调整公式”,将工资、物料、物格变动、水力因素和水质处理费等元素加入公式,公开东江水费调整的原因,并以人民币直接付款,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因素的影响。研究报告最后提到,香港应著力研究海水化淡和再造水技术,并希望2020年海水化淡厂可供应全港5%的食水供应。
召集人曾钰成认为,香港现时以“统包总额”方式购买东江水,变相不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冀报告内容能协助整个珠三角和香港的经济发展。
对于青年新政立法会议员梁颁恒和游蕙祯的宣誓事件,人大计划进行释法。曾钰成回应指现时未知释法内容,未能判断事件。但相信中央已考虑香港人或对释法有强烈反应,已审慎地衡量利弊,非不得已不会采取严厉做法。他重申港独没有出路,冲击“一国”最终亦会冲击“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