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发新内镜机械人 配机械抓手及切割刀 减手术穿孔风险
中文大学医学院成功开发新系统,适用于进行大肠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即用于医治早期消化道癌症的微创内镜手术。新系统配置了两只装上微型“抓手”及“微型切割刀”的机械臂,可以同时切割肿瘤。此技术能让医生拉高切割平面,较传统ESD容易操作,减低令病人肠穿孔的风险。
团队至今已成功运用新系统,为6名病人进行大肠ESD,当中没有出现穿孔个案。病人平均于术后一天可以开始进食,并于术后两天可出院。
中大医学院最近成功开发新平台 EndoMaster EASE 系统, 适用于进行大肠ESD。系统配置了内镜系统,配有两只装上微型抓手及微型切割刀的机械臂,可以同时切割肿瘤。中大团队今年5月已运用此技术,进行全球首个临床研究计划。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直肠外科组教授吴兆文解释,ESD是一种微创内镜介入治疗方式,用于医治早期的消化道癌症,可以让病人保留完整器官,但需要高技术操作,有一定程度的穿孔及出血风险。
传统方法肠穿孔风险达六成
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表示,传统ESD导致病人大肠穿孔的风险达六成;新系统的操作较简便,能让医生拉高切割平面,提供最佳视野进行ESD,连新手也可顺利完成。团队至今已成功运用新系统,为6名病人进行大肠ESD,没有出现穿孔个案。平均手术时间为88分钟,病人于术后一天可以开始进食,并于术后两天可出院。新系统现时仍属临床研究阶段,团队将继续招募合适的病人参与测试。
料手术费较贵
赵伟仁表示,机械臂是一次性,不能消毒重用。新系统是“一把刀变两只臂”,相信比或传统手术稍为昂贵,惟现时系统处于研究阶段,研究资金已包括仪器,暂未清楚推出正式市面的价格。但他强调,运用新技术,病人出院较快、穿孔风险较低,变相平衡了医疗资源。
晚期肠癌病人须依赖传统手术开刀
吴兆文续称,大肠癌是本港最常见的癌症,配合政府推出的大肠癌筛查计划,相信未来能找出愈来愈多大肠癌患者,认为社会对于ESD和新系统的需求会日渐增加。惟他补充,ESD只适用于早期病人,当癌症到达晚期、癌细胞扩散,就必须靠传统手术切除。
全球首名接受临床测试、65岁的病人陈女士称,她在2017年开始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至今年6月发现直肠有肿瘤。她起初以为要切除整条直肠和“孭袋”,直言非常担心。后来她收到中大的邀请,接受ESD手术。她称,手术的过程不痛,术后亦没有不适;她即晚已可吃稀粥,两日后康复出院。最终,医生发现她的肿瘤属良性,她觉得“非常感恩”,又感激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