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黄远辉吁政府多聆听 勉励港人不要放弃梦想

撰文: 梁德伦 张嘉敏
出版:更新:

去年香港经历不一样的一年,社会运动激起千层浪,伤口难以抚平,撕裂未修补。不少人将问题起因归究房屋、土地问题,曾领导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黄远辉说,房屋问题的确凸显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但认为即使解决这些问题,亦难抚平及解决政治矛盾,“从来都无银色子弹(no silver bullet)。”两年前的“土地大辩论”,黄远辉亲身出席全部185场公众咨询活动,他视“聆听”为解决纷争的良药,即使结果仍有争议,起码公众认同咨询结果“公道”。热爱田园生活,他从翠绿田园间领悟人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来无侥幸。同一块田,你有几用心去种,结果系会反映出嚟。”他引用《人类大历史》书中所言,勉励港人,“每个人都要有梦想,无论系改善居住环境、收窄贫富悬殊、或者追求民主,大家都唔好放弃。”

黄远辉说,即使解决房屋问题无法抚平政治矛盾。(张浩维摄)

“以往社会并非如表面和谐”

经过一整年的社会运动,有意见将民怨归究房屋等民生问题,认为是导致年轻人不满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而特首林郑月娥亦将解决房屋问题列作去年施政报告的重点。谈及社会矛盾,黄远辉说,对立的情绪、怨气的存在,不会单从民生或房屋问题所引发。他不讳言,以往社会并非如表面上和谐,只是将矛盾深藏,未激发出社会撕裂。

他又指,房屋问题固然凸显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惟不代表解决房屋问题可抚平政治矛盾,“无一粒银色子弹(no silver bullet)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延伸阅读:

【专访】告别房委会 黄远辉认短期难解房屋问题:再艰难都要起步

黄远辉建议政府制定政策应多聆听,提高认受性。(张浩维摄)

政府要多做公众咨询 提高政策认受性

倘若没有单一的银色子弹解决问题,社会前路该何去何从?“聆听系一个选项。”黄远辉说,担任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期间,于5个月的公众咨询期,自己亲身出席全部185场公众咨询,“如果时间长啲,我希望再做多啲,公信力会更高。”当时小组目的为推动公众咨询,虽触及多个具争议性的土地选项,亦有声音质疑小组有前设,“最后社会反应都觉得结果公道。”

他认为政府在制定具争议性的政策上,应多作公众咨询,“尝试网罗大多数人的共识,制定出政策认受性会较高。每个人都有特定看法,但如果可以听一听人意见,对社会解决问题有帮助。”

+8

“大家都唔好放弃”

离开房委会后,曾被喻为“公职王”的黄远辉,只余下两、三项公职,他坦言不想再担任公职,现时盼望能多放时间在学习语文、读书,甚至旅行,希望能深入认识各地人文、文化。闲时热爱下田的他,过去约20年每周都会到流水响耕田,亦从中悟出人生道理,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样土地同样种子,有啲种得大、有啲种得少,就系你自己有几多分耕耘,有几多分收获,可以话无侥幸。”

社会撕裂,前路满布阴霾,问到有甚么说话想勉励港人,曾就读比较歴史的他,想了一会这样答:“一位以色列历史学家(Yuval Noah Harari)著作《人类大历史》,书中提到人类同动物之别,在于人有想像力、有理想。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有梦想,无论系改善居住环境、收窄贫富悬殊、或者追求民主,大家都唔好放弃。”

每个人都有梦想,无论系改善居住环境、收窄贫富悬殊、或者追求民主,大家都唔好放弃。
黄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