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署建首条输水隧道 贯通两个水塘 助荔枝角御50年一遇大雨
长沙湾英华街、通州街一带过往经常出现水浸,渠务署于2005年推出“荔枝角雨水转运计划”,以改善水患情况。
计划包括兴建一条接驳九龙副水塘及下城门水塘的“水塘间转运隧道”,全长约2.8公里,为全港首条贯通水塘的输水隧道。目的为腾空溢满的九龙副水塘,以改善荔枝角区的防洪能力,及可应付50年一遇的大雨。
渠务署排水工程部工程师叶浩朋指,工程使用直径3米的隧道转挖机,可加快工程效率之余,亦可减低工程造成的震度及噪音,响减低对周遭郊野公园的影响。
九龙水塘群共4个水塘,包括石梨贝水塘、九龙水塘、九龙接收水塘及九龙副水塘,容量为290万立方米;而当中九龙副水塘于2018年至2019年的溢流量分别为291万及293万立方米。而下城门水塘的容量为430万立方米,并自2007年起没有溢流纪录。
隧道贯通九龙副水塘至下城门水塘
渠务署于2019年展开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的建造工程,将兴建一条长约2.8公里的隧道,贯通九龙副水塘至下城门水塘。隧道的进水口将设于地理位置较低的九龙副水塘,而排水口则在下城门水塘,于九龙水塘群溢流的雨水可经隧道输送到下城门水塘,而隧道亦会设有智能水闸,监察下城门水塘的容量。
腾空九龙副水塘约35万立方米蓄洪空间
输水隧道可为九龙副水塘腾出约35万立方米的蓄洪空间,减少因溢流而流入荔枝角区的雨水排放系统的流量,亦可改善该区的防洪能力,预计可以应付50年一遇的大雨。此外,兴建隧道后每年可额外收集约340万立方米的食水。
渠务署使用直径3米的隧道转挖机进行工程,将可增加工程效率,并可减低工程期间产生的震荡及噪音,减少对附近郊野公园的环境影响。此外,转挖机可以接驳机械臂,在转挖期间同时建造隧道内壁,缩短隧道建造所需的时间。隧道转挖机平均每个月可转挖300米,将于7月开始工程。
渠务署排水工程部工程师叶浩朋称,受疫情影响,早前隧道转挖机生产过程受阻,正相讨额外措施追赶进度,估计完工日期未受影响。他又指,英华街、通州街一带以往常有水浸发生,于2012年启用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后,已改善有关情况。
“荔枝角雨水转运计划”由渠务署于2005年7月制定,包括建造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与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于2012年启用,而水塘间转运隧道则预计在2022年完成,造价约1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