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发现防控蚊油可危害海洋生物 吐露港水域超出安全值

撰文: 袁澍
出版:更新:

步入夏季,蚊虫滋生,疾病通过蚊虫传播风险也增高。香港政府定期在树洞、池塘、沼泽地和建筑工地喷洒蚊油,杀灭蚊子幼虫预防蚊患。不过,港大研究发现,政府使用的防控蚊油会随着降雨和地表径流流入沿海海域,或会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态。
研究指出,本港沿海海水中普遍检测到高水平的蚊油,其中九个站点(即60%)海水中的蚊油浓度对海洋生物会产生中度至高度的生态风险,吐露港水域有4个采样点的蚊油水平超过安全值,值得关注。

博士生杨韵怡正在收集香港仔水域的海水。(受访者提供)

港大生物科学学院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梁美仪教授的研究团队,最近于国际学术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中发表全球首个对蚊油毒性和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估。团队从政府供应商处购买的蚊油,发现其成分类似石油,为脂肪烃混合物。石油可以令海洋生物窒息和产生毒性反应,导致鱼类和鸟类死亡。

团队引食环署资料指, 2016年食环署耗用了13.14万升蚊油。在梁教授的指导下,港大博士生杨韵怡于2016年和2017年,在本港沿海水域的15个站点,采集海水样本分析蚊油的成分和水平,并利用实验室毒性测试的5个海洋代表性物种,测试蚊油的毒性。

吐露港3个站点水中蚊油浓度缠裹安全值两倍

研究小组根据分析所得的毒性结果,用以计算危害商数(HQ = 海水中蚊油浓度 / 0.29 mg/L蚊油无效应浓度),当HQ大于1,表示海水中的蚊油浓度对海洋生物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抑制其生长、导致发育异常或死亡等。

在15个水样采集站点中,危害商数大于1的站点有9个,其中4个站点数值更大于2(高度风险),水中蚊油浓度超过安全值的两倍,包括吐露港的3个站点,分别是吐露港外部的凤凰笏、吐露港内的三门仔和盐田仔;以及香港岛南部水域的赤柱湾。危害商数大于1(中度风险)的站点包括吐露水域的西径,以及数码港、香港仔、西贡和屯门。

水样采集站点(A1:西径;A2:凤凰笏;A3:三门仔;A4:盐田仔;A5:榕树澳;A6:深 水角;A7:数码港;A8:香港仔;A9:赤柱湾;A10:观塘;A11:荔枝角;A12:元朗; A13:西贡;A14:屯门;A15:荃湾)。红色圆点显示该站点的危害商数(HQ)超过 1,而蓝色 圆点显示该站点的 HQ 小于 1。(受访者提供)

梁美仪认为,吐露港是半封闭的水体,水流相对较慢且水体交换率较低,导致蚊油在吐露港及赤门海峡水域积聚。吐露水域有4个的蚊油水平超过安全值,其潜在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在蚊油风险为中度到高度的沿海环境中,海洋藻类的生长可能会受到抑制,而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等海洋生物的幼虫或幼体可能会遭受亚致死的毒性效应,从而可能影响其生长、繁殖和生存。

研究中所使用的五种海洋测试生物:(A)微藻,(C)盐水虾,(D)桡足类动物 和(E)青鳉鱼。(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