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为16名川崎症儿童测新冠病毒抗体 4人结果未明
欧美多个地区儿童患川崎症个案上升,有专家怀疑是由新型肺炎病毒诱发。医管局上周起邀今年患川崎症的儿童验抗体,16名病童中,3人测试结果经覆检证实没中和抗体,排除曾经染病;另有4人仍需作进一步测试。有关病人早前入院的聚合酶连锁反应快速测试(RT-PCR)均呈阴性,他们一直情况稳定,亦无出现并发症。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称,川崎症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乱晒大笼”而产生大量抗体,“有啲病明明无感染过,身体都会以为有,自己造抗体”,导致抗体测试容易出现假阳性。
医管局发言人回应称,医管局的儿科专家留意到外国有川崎症征状的儿童,其抗体测试显示他们有机会曾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为检视本港的情况,各公立医院儿科部门在上周初开始回顾今年患上川崎症的儿科病人情况,包括邀请有关病人返回医院抽血,以了解病人的川崎症会否因感染冠状病毒而引致,从而提供更适切的治疗和跟进。
两童结果初步假阳性 一人测试仍在进行中
各公立医院至今合共将16名川崎症儿科病人的血清样本送往香港大学作抗体测试。医管局在近日陆续收到有关结果,当中有三名病人的抗体测试初步呈阳性反应,另外有两名病人的测试结果未能确定。经进一步的测试后显示,3人无中和抗体,证实其川崎症并非源自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包括两名是一度初步阳性的患者,另一人经覆检显示亦没中和抗体。现时有4人结果未出,包括一个初步阳性、一个测试结果未能确定和两个新送交的病人样本测试仍在进行中。
PCR测试均呈阴性
有关病人早前入院的新冠肺炎聚合酶连锁反应快速测试(RT-PCR)均呈阴性,他们一直情况稳定亦无出现并发症。医管局与相关儿科及传染病专家会继续跟进有关病人,并会与卫生署密切联系,并将最新资料向署方通报。本港的新型冠状病毒病确诊病人中,至今没有病人出现川崎症征状。
▼政府派口罩安排▼
医生:川崎症患者的免疫系统“乱晒大笼” 产生大量抗体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称,川崎症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身体出现任何感染均有可能引起,病因未必是新型肺炎。患者会全身血管发炎,最严重的后果是心脏会形成冠状动脉瘤,带来生命危险。他续说,川崎症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乱晒大笼”而产生大量抗体,“有啲病明明无感染过,身体都会以为有,自己造抗体”,导致抗体测试容易出现假阳性。他强调,假阳性并非因测试准确度不足,而是川崎症自身引起的,所以患者须进一步作其他测试。
资深儿科医生表示,川崎症不算十分罕见的病,特别常见于亚洲儿童,相信本港每年至少有数十名患者,不觉得最近确诊个案有明显增加。他又说,川崎症病童通常会出现红疹,并持续发高烧,医生会处方丙种球蛋白、水杨酸及亚士匹灵,逾九成儿童都可“断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