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科修订被指避教六四 教育局撰文否认
教育局就初中史科课程修订展开咨询,有意见批评修订避开争议事件如六四、六七暴动等,又批评课程著重兴盛、少谈衰亡。
教育局今日(2日)未有派代表出席讨论相关题目的港台节目《城市论坛》,但却上载长逾1300字“政策正面睇”文章反驳,指课程指引虽然没有列出“六四”,但各家出版社一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政与外交”部分有所说明;文章又否认少谈衰亡,指讲及中史上的“治与兴”,必以上一朝代的“乱与衰”为背景。
中史科教师麦宇翰认为,不可靠“一朝兴”来带出“前朝衰”,因一个朝代盛极、亦会带来自身衰败,每朝每代应独立看待。
教育局今日(2日)上载一篇《修订初中中国历史科课程正面睇》,反驳前线教师及教育界批评。
“以国家历史发展为主线”
有意见认为当局刻意删去“六七暴动”、公屋改革、“六四事件”等重要历史事件,使香港发展的历程,成为中国历史的附庸。对此,教育局反驳指“中史课程自然以国家历史发展为主线”,又指历史科的建议范围亦包括香港史,相关课题会在两科适当分工,避免重复。
当局又指出,现时出版商的教科书,在共和国的内政与外交部分、已涵盖“六四事件”,并强调现时中史及历史两科的咨询文件,主要就课程架构、大纲等修订方向收集意见,待第二次咨询时,自会提供所有课题供教师参考。
否认高举盛世
至于有意见批评修订课程只强调盛世、民族融和,刻意减省国家衰落、人民起义部分。教育局回应时否认高举盛世,修订旨在为学生提供完整、全面课程,同时兼顾实际课节的限制,又归咎于旧课程内容繁多,故须整合、提炼国史的精华,声言是“符合常理的处理方法”。
教育局又认为,在中国历史讲及“治与兴”,必会以上一个朝代的“乱与衰”为背景,例如探讨明朝的建立,必然会论及元代的衰亡;若教授每个朝代的治乱兴衰和当中人物,将“重复课程时课节不足的老问题”。
教评会:初中中史定位不清
不过,中史科教师麦宇翰不认同教育局《正面睇》文章的观点,认为不可靠“一朝兴”来带出“前朝衰”,因一个朝代盛极、亦会带来自身衰败,每朝每代应独立看待。教育评议会执委黄家梁亦坦言,“爱国都要知其衰败”,令学生有改变的期望,才能造就完整的国民意识。
此外,教评会亦批评修订课程未能解决初中中史科定位不清的老问题,认为改革重点为恢复中史在初中独立成科。教评会亦指出,旧有课程本已经常出现“教唔晒”,如新修订仍不强制中史独立成科、加上大增文化部分,料将来教学将进一步要“大开快车”,学生“可能连岳飞系边个都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