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亨泰楼天台排气口样本证含病毒 政府研是否扰流效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俗称武汉肺炎)疫情在香港持续蔓延,大埔富亨邨亨泰楼3名确诊者,住在大厦同一座向,引起政府高度关注。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医生今天(17日)在记者会上指,早前在3名确诊者所住的亨泰楼采集到的12个环境样本中,有4个都呈阳性反应,包括3213号单位、“食环埃及团”两名患者住所的污水渠表面、粪渠表面;大部分时间居家男患者所住的3413号单位的排气喉表面;以及全幢13室排气喉的天台排气口内侧。
张竹君认为,化验结果证明,天台排气口可以是传播途径,但未能完全证明到是否透过“扰流效应”,令首先确诊的32楼患者的病毒,传播给34楼患者,政府会成立跨部门专家小组研究结果。
政府初步怀疑由于亨泰楼13号室和14号室单位之间的天台围栏高度有差别,以致“扰流现象”可能较易在亨泰楼高层的天井位置出现。
两室患者粪便样本均有病毒
张竹君指,当局在亨泰楼采集了12个环境样本,包括3213及3413单位的厕所、厨房、窗户等,当中只有4个呈阳性反应,分别是3213号单位的污水渠表面;3213号单位的粪渠表面;3413号单位接驳座厕的排气喉表面;以及排气喉的天台排气口内侧。
张竹君称,当局发现住在3413单位的59岁男子的粪便对病毒呈阳性反应,而住在3213单位的夫妇亦最少有一人的粪便呈阳性反应,本来当局亦预计在厕所可找到病毒,因或有人如厕后未有盖上厕板就冲厕,清洁时亦未必抹喉管,或会有病毒残留。
她指在天台排气口也找到病毒,就代表该处有机会传播病毒,但是否透过“扰流效应”进行传播,就仍未能确定,政府会成立跨部门专家小组研究结果。
入住检疫中心居民病毒检测全部呈阴性
另外,张竹君指,政府为43名入住检疫中心的亨泰楼13及14室居民进行病毒测试,全部呈阴性反应,而无安排入检疫中心的100多人的样本也呈阴性反应,当局仍需联络十数位居民进行检测。被问到居民可以在何时回家,张竹君称,如果证实真的有“扰流效应”,居民已受曝露,因最后一名确诊者于3月14日才离开居所,理论上居民应由当天计起,留在检疫中心14天。
中大研究指即使患者的呼吸道样本没有病毒时,但其粪便仍带有病毒,医管局被问到会否在病人出院前检测粪便。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医疗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医生表示,如果病人有肚泻,医院就会为病人化验其大便,直到出院前粪便亦连续有2次阴性结果才可出院。
被问到现时“加强化验室监测”计划只验病人的深喉唾液,但中大发现这方法假阴性达4成,张竹君称,这方法需要病人懂得如何取样,“不是普通口水,要大力咳先得,咁个阳性比例先可能高点。”她强调,如果病人有病征,若其深喉唾液样本结果不确定,当局都会把病人送院并取其呼吸道样本,而当局亦会了解专家对测试方法的建议作跟进。
政府:天台围栏高度有差别致易出现“扰流现象”
政府其后发稿指,在13号单位粪渠天台通风管开口内部位置找到病毒,初步怀疑由于在13号和14号单位之间的天台围栏高度有差别,以致“扰流现象”可能较易在亨泰楼高层的天井位置出现。发言人称,虽然如此,经扰流把病毒由粪渠天台通风管带入住宅单位同时需要有多个环境因素的配合,包括建筑物的座向、天台的设计、风速和风向等。即使确定“扰流现象”或有发生,相关政府部门估计有关情况只属个别例子,并不普遍。
发言人又称,亨泰楼的建筑、排水系统及通风管的设计合乎《建筑物条例》(香港法例第123章)、相关规例的要求,以及环境和卫生安全标准。政府亦会派员到早前有确诊个案的大厦视察和搜集相关通风管、附近环境的现时状况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协助专家小组作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专家小组会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建议和方案,以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
跨部门专家小组成员包括发展局、环境局、食物及卫生局、运输及房屋局、建筑署、屋宇署、渠务署、机电工程署、环境保护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卫生署、房屋署,以及水务署。政府建议市民妥善保养排水渠管和定期把约半公升的清水注入每一排水口(U型隔气口),以确保环境卫生;如厕时亦要注重卫生,先将厕板盖上才冲厕水,以免散播病菌。如果高层单位住户不时察觉有粪臭味而该大厦有确诊个案的话,他们应把厨房和厕所的窗门关上。住户亦可在座厕水箱加入消毒片以保持粪渠清洁。此外,市民在天台活动时应避免走近和触摸粪渠天台通风管开口,以及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