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亨泰楼揭示租置屋邨“一邨两制”的隐忧
大埔富亨邨出现“同座不同层”的染疫个案,是继青衣长康邨再有公屋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疑于同座大厦传播,起因同样疑与有住户改动厕所排气系统有关。从防疫角度来看,涉事大厦及类似屋邨必须从速检查室内排气系统,以阻截病毒传播,惟包括富亨邨在内,不少具潜在风险的旧式屋邨均为租置屋邨,邨内物业维修责任分别由业主与代表租户的房屋署负责,政府要杜绝此类屋邨的卫生风险,恐怕难度不低。
本港上周六新增4宗确诊个案,当中一名59岁男子居于富亨邨亨泰楼34楼,而本月10和11日确诊的埃及团夫妇,正住其楼下同座向的32楼同室,但他们实际上并不相识,而且两层不共用升降机。经专家调查后,初步怀疑埃及团患者粪便中的病毒,因雾化而沿渠管上升到天台通气口喷出,并经“扰流效应”带到高层,令顶层患者受感染。同时,政府又称于32楼同室发现其厕所内的排气管被切断,担心有楼下单位同样为之,因而有机会感染病毒,故会就此进行检查。
彻查租置屋邨的两难
然而,富亨邨为租置屋邨,屋内业权为私人及房委会分别拥有,故处理单位维修等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富亨邨属于第三期租置屋邨,自2000年发售予租内租户,现已售出单位5,746个、即77%单位,只有23%单位仍为公屋租户,而涉事的两个单位均属已出售单位。问题是,房屋署及建筑署会派员检查同座13号、14号单位,惟只会检其中属于公屋的单位,至于已出售的私人单位,屋主需要自行留意,及在有需要时找合资格人士检查。
在此“一邨两制”下,公屋单位为政府物业,其维修责任和成本由房屋署负责,惟租置公屋一旦售出,其责任就自然改由业主承担。如今富亨邨疑因排气系统出现病毒传播危机,政府只巡查、维修当中的公屋单位,而私人业主若要检查其单位,须负上个中成本(不论金钱或时间),一旦业主心存侥幸不作检查,上述危机难以杜除。
当然,政府可“一视同仁”,对所有单位均作检查,惟这始终涉及公平原则,理论上任何私人业主亦对其单位维修负责,政府若资助租置户的维修开支,始终并非合理地计用公帑,甚至对其他同样有机会出现卫生危机的旧式私楼单位业主并不公平。更何况,不少租置屋邨均具卫生风险,不少与富亨邨亨泰楼一样的Y4公屋均为租置屋邨,而早前青衣长康邨康美楼虽非为租置屋邨,惟不少与其楼龄相似的Y2型大厦亦为租置屋邨,可料这些同类的Y4、Y2型屋邨因单位结构与亨泰楼及康美楼相似,单位改建情况或许同样严重,故政府如要悉数将这些租置屋邨彻底检查、改装,相信当中所涉的公平问题更为严重。
有必要制造更多“难题”吗 ?
不过,非常时期需要非常做法,为保障市民安全,政府资助租置业主检查、改建单位排气排污系统,虽说有一定争议,但尚算情有可原。但是次卫生危机还折射出租置屋邨业权不一所引伸的问题。租置屋邨管理问题为人诟病多年,当中维修一事上更是业主户与租户争议的主要源头,常见的有“滴水”问题,楼下租户投诉楼上业主户制造滴水,惟房屋署基于上层为私人单位为因拒绝受理,导致类似的维修、管理问题旷日持久,甚至不了了之。有建议指政府应设立维修基金共同解决邨内类似的问题,惟这涉及的除了金钱,更根本的是两种不同的业权管理模式的矛盾,当中的差异实在难以根治。政府目前希望推售租置屋邨货尾,从结果看这必加剧目前公屋轮候的紧张情况,但总算对收窄邨内殊异的管理问题有所帮助。不过,近年有论者喋喋不休地要求“重推租置”,实与要求创造更多管理“噩梦”无异,政府实不应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