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东江水价格高致水务署长年亏损 倡发展再造水

撰文: 黄金棋
出版:更新:

本港现时有80%食水来自东江水,惟费用昂贵。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今日(17日)发表报告指,本港对东江水依赖只会日益增加。然而根据现行供水协议,无论本港实际使用多少水,仍需缴付全额费用,故购买东江水成本较条文订明的还要高,更令署方长年亏损。
研究所又指,水务署计划推出海水化淡、再造水及回收雨水等方法增加水资源,然而当中只有海水化淡可供饮用。研究所认为署方计划不够进取,建议须发展替代水源减低对东江水依赖,借此控制成本,并重新审视采用海水化淡作为后备水源的必要条件。

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今日(17日)发表报告,建议须发展替代水源减低对东江水依赖。(黄金棋摄)

思汇政策研究所进行“可持续水务系统 – 迈向多元化的水源”的研究报告,从水资源对气候的抗御力、可持续性、技术可行性及公众接受程度的方面,评估本地集水、东江水、海水化淡及再造水等水资源。

在本地集水方面,报告指每年本港约30%食水来自天雨,但水塘之间缺乏有效的排洪隧道,每当遇上大雨,水塘便会满溢。根据水务署资料,在2009年至2014年间,水塘每年平均流失1,980万立方米原水。研究所高级顾问陈琦认为,本地集水虽成本低,但抗御气候变化的能力亦低,而扩充水塘亦不太可行。

香港食水八成依赖东江水,图为东江东莞段。(资料图片 / 钟伟德摄)

在东江水方面,现时协议采用“统包总额”模式,即确保本港每年最多得8.2亿立方米供水。然而过去10年本港平均每年用6.4亿立方米东江水,仅2011年达到上限,惟无论本港实际用水量是多少,仍需缴付全额费用,过去10年成本便倍增至47.6亿港元。

东江水庞大费用更令水务署长年处于亏损状态,每年依靠立法会拨款补贴。陈琦认为,东江水源亦受天气因素影响,故本港须发展替代水源减低对东江水的依赖。

政府将斥资91亿元建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料日后可供应本港一成用水。(水务署图片)

近年水务署发展海水化淡,报告指说海水化淡在天旱时期能提供可靠水源,但需要投放很多能源,电力是目前生产和输送淡水所需电力的6至8倍,对环境可能造成破坏,甚或加剧碳排放的问题。

研究所资深学人李煜绍表示,现时东江水供水协议将于2020年到期,他建议港府可考虑与广东省部门重新谈判协议的性质,减低东江水每年保证输港上限,稳定东江水价格。 他又指,水务署现时计划只将2.5%的循环再造水作非饮用用途,规模不大,建议应设立更进取的愿景,订立以20%再造水作非饮用用途,包括淡水冲厕、建筑工业及政府部门用水。李又称,水务署及渠务署之间应建立更紧密的协作。

陈琦(左)认为,本地集水虽成本低,但抗御气候变化的能力亦低。(黄金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