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建屋量滞后 房委会委员倡六招增供应 陈帆称研究旧屋邨加建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房委会今日(10日)举行周年特别公开会议,会上不少委员关注公屋建屋量不达标问题。房委会委员郭伟强指出,若要恢复“三年上楼”承诺,房委会每年要提供约4万伙新增单位,批评在土地短缺的情况下如“天方夜谭”。
委员提出至少六项建议,以推动兴建更多公屋,包括争取更多建屋土地、尽快订立旧屋邨重建时间表、政府将部份私楼地拨作公屋发展、房委会在未尽用地积比率旧屋邨中加建绿置居单位、拆卸房委会工厦改建公屋、以及市建局协助兴建公营房屋。
运房局局长陈帆会后指出,房屋署正研究旧屋邨,包括其地积比率是否已用尽,或有否空间作加建或改造。
每年建4万公屋才可达到三年上楼目标
房委会委员郭伟强引述“团结香港基金”数据,称未来十年公营房屋将累计录得8.5万个单位的短缺,若要恢复“三年上楼”承诺,每年要提供约4万伙新增单位,但现时房委会每年一般只可增建约万伙,坦言是“天方夜谭”、“零机会”。因此,他认为房委会应争取更多土地,亦同意政府释出高球场及填海,以提供更多新增用地建屋。
他又指,本港有不少旧屋邨,一般重建都需时约十年,建议房委会尽快订立时间表,并规划旧屋邨重建。
倡拆卸房委会工厦 释放熟地建公屋
委员黄碧如指出,房委会应考虑拆卸辖下工厦,以释出土地兴建公屋。她解释,当年房委会兴建工厦时,是希望满足当时的工业需要,惟80年代大量工厂北移后,其历史使命早已完成,加上不少地皮位于熟地,故理应改建公屋。
委员蔡海伟表示,面对现时社福机构土地不足问题,他引述前规划署高官意见,认为可在公营屋邨增加最多5%楼面面积作社福设施用途。他又指,为解决房屋短缺问题,市建局应协助兴建公营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