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不再 母女电车同游 “人肉导赏”教香港史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香港常被人说是一个无街之城,接连的天桥一条接一条。回到一百年前,市民的生活不离街道,交通、建筑与街道的关系密不可分,沿著“叮叮”的电车声,见证著城市发展轨迹。香港建筑学会成立60周年,邀请约40个基层儿童率先试搭设有“人肉声音导航”的电车,娓谈百年电车路旁的建筑特色,有“怪兽家长”选择让女儿放下学业重担,重拾愉快童年,一起在周日漫游港岛。

“筑电之旅”将于下月6日办2场电车导赏团,透过游走旧街新区,窥探香港建筑发展及背后的文化变迁。(李泽彤摄)

“西营盘的‘营盘’就是军营的意思……”香港建筑中心的建筑师雷冠源担任今次的活动导赏员,由屈地街电车厂缓缓出发,细说西营盘历史,是旧日华人聚居之地,放眼而看全是一幢幢低矮的“骑楼”,街外的菜档、药房就在咫尺。生活就是这么的贴近,“你们闭上眼闻闻是甚么味道?”,大喊海味街的声音错落有致。

这种气味亦勾起阿茹乘电车的日子。今年14岁的她,小学时期家住中环,笑指闻到这个味道,就想起与朋友乘电车到西环游玩的画面,“以前觉得电车很逼,上车落车没甚么特别”,搬离港岛后,她却想念往日在电车上看风景的悠闲,“与朋友嘻嘻哈哈地坐电车的快乐,好像找到昔日回忆”。

香港建筑师学会成员(右起)张国麟、梅诗华、郭晓施主理设计两辆以生活和建筑作主题的电车,展视街道及建筑的独特城市景观,车身上可见西港城、湾仔和昌大押等特色建筑。(李泽彤摄)

电车路的特色,几乎是没有山没有海,源自1889年后政府陆续在港岛区进行大型填海工程,电车路亦在平坦的新马路上徐徐驶过112年。当中许多的历史,郭太亦首次风闻,她腼腆地说自己是首次乘坐电车,“以前想第一次会是和另一半来”。

与情人在电车里看悠悠风光,令人想起《胭脂扣》中如花跟著袁永定乘上电车欲寻找恋人,沿途看变迁的填海区、消失的太平戏院,她幽幽地说:“不知道我再来的时候,有没有电车?”。

由当年走到今日,郭太庆幸电车在繁嚣的香港,仍仅存一席位,“担心它会有被取替的一日,在节奏越来越快的香港,电车带给我们平静、思考”。

“筑电之旅”将于下月6日办2场电车导赏团,透过游走旧街新区,窥探香港建筑发展及背后的文化变迁。

香港建筑师学会网址:http://www.hkia.net